一直有焦虑的心态,焦虑不是来自“认知升级”,不是来自与同龄人的差距,也不是来自“朋友圈”的鸡汤和辣条。外界的只是触发因素,焦虑正真的原因是来自内心:三十多岁的人还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年轻时的迷茫还在,当初的激情已不再。
还在为听从内心还是服从现实而徘徊,每一条道路受挫时,立刻切换到另一条思维逻辑,要么变得不屑、要么自暴自弃。在这种长期的麻醉和自我安慰中,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格,并不是自己希望的风格。
缺乏兴趣是一种怎样的病,要怎样才能治愈。性格是最大的借口,可以把一切的缘起都推卸给性格使然。这样的借口是多么空洞和无力,越来越欺骗不了自己。
抱怨不能转换成生产力,感慨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找的好的改进方法,在这条路上只有自救。
分析原因:
1、缺乏紧迫感,拖延症严重。北京一年的交流收获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有紧迫感。在北京的总时间只有365天,除去工作日大概还剩120天,除去假期回家和一半的周末还剩40天,在北京属于你自己的时间最多只有40天,不把有限的时间规划好利用好,真是对时间的亵渎。反观现在,缺乏时间的紧迫感,今天干不完拖的明天,明天拖后天。
2、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缺乏成就感。除了领导安排的工作,自己对自己缺乏目标规划。一度将“把工作做好,让领导满意”作为目标,但这种空洞的目标不可衡量,缺乏标准,成就感完全建立在领导的喜好和态度上,这样的目标还不如没有。
3、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的办法。长期养成不紧不慢的工作节奏和中规中矩的工作方式,容易凭经验做事,沿用老办法来解决问题,思维的圈子小,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创新的举措。多用空洞的、宏观的、大而化之的提出解决方案;少有微观的、操作层面的、具体可落实的方式方法。
解决措施:
1、工作的规划性:每天写工作计划,每项工作设定完成时限,限时完成;分长期、中期制定目标,采用倒逼的方式,增强时间的紧迫感。
2、加强学习:以一个新人的心态,真正放空自己,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同事请教,有不会的就要问,至少每周都有新收获,建立自己的知识卡片,成为业务方面的专家。
3、深入一线:了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月至少深度调研3-5家渠道,列好调研提纲,形成调研收获。最好没有领导在场,选择下午时间,与渠道经理/渠道交流时间不低于半小时。与老板互留微信,形成自己的渠道圈。
4、养成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解决,通过头脑风暴、执行力学方法实践等方式拓宽思维的边界。
存在困惑:
1、心里排斥的事情怎样用心去完成。做的事情己并不完全认同,如何克服情绪上的障碍?
2、工作的速度与质量的问题,现有的制度很难迭代,第一步的不完美可能给后期带来很多麻烦。
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是需要有意义的事情去填充的,有意义的事:上班工作,下班读书。最后来碗鸡汤:“你还年轻,还有梦想,你能为你自己决策。那个有决策权的你为什么不给有梦想的你一个机会呢?你为什么不让他去试试呢?如果你都不给自己机会,谁还会给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