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10分钟看明白 创作格律诗不可不知的四种基本规则》, 老街简单地介绍了格律诗的特点,只要掌握四个基本要素就明白格律诗是怎么回事了。当然,能看明白和能够创作还是有一点距离的,能够创作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更不容易。
今天看到有读者朋友留言说:
老师好!能不能再解析一些律诗,谢谢老师[赞同]
老街不敢为人师,和大家一样,也是无涯学海中的一个同行者。我的文章都是道听途说,拾取前人牙慧而已。只不过我说的方法比较浅显精简,大家可能更容易听懂罢了。
学诗的两个关键之处就是多读和多练,缺一不可。读诗除了明白诗意以外,还要了解格律知识,这样才能看明白古人炼字炼句的手法高妙之处。
今天就以杜甫《秋兴八首》的第三首来简单解析一下七律的作法。
一、什么情况下可平可仄?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中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一句第2字是平声,第一句第7字也是平声,所以这是平起平收的七律。大家可以看到诗中有不少可平可仄的地方(标记为“中”),关于可平可仄要注意3个特点:
1、七律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例如:信宿渔人还泛泛,这七个字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老街标记为:中仄中平平仄仄,“中”的意思就是可平可仄。第七句和第三句的句式都是:中仄中平平仄仄,第七句第一个字“同”就是平声。
七律第一个字永远可平可仄。注:学,是入声字,所以标记为:仄。
2、三个连用的平声,第一个“平”,可平可仄
例如:信宿渔人还泛泛,第3个字“渔”,中仄【中】平平仄仄。改成:信宿-【钓】翁还泛泛,也是合律的。
3、两个连用的仄声,避免孤平的情况下,第一个仄也都是可平可仄的。
例如: 刘向-传经心事违,平仄-平平平仄平 ,看后面5个字,因为第3字“传”是平声,所以第5字“心”是可平可仄的,比如可以写成:刘向-传经【万】事违。
但是第三字如果不是平声,第5字就不能是仄声,必须要救孤平。例如:刘向-【写】经【万】事违。就犯了孤平的大忌:中仄-仄平【仄】仄平。必须写作:中仄-仄平【平】仄平,救孤平。所以这种句式,第三字和第五字虽然可平可仄,但是不能同时为仄。
4、平仄与符号
可平可仄的“中”用符号表示更加明确: “⊙”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
另外“”标平声 ,“”标仄声 。
例如:同学少年多不贱,用文字标识:中仄中平平仄仄,用符号表示:⊙。
二、押韵
昨天的文章说过,律诗有四种诗体,两种平起两种仄起。五律也好,七律也好,如果第一句平收就必须押韵,但是第一句可以宽松一点押邻韵,后面的2、4、6、8必须是同一个韵部,而且和第一句是邻韵。
杜甫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五个韵脚都是平水韵的五微韵部。
有的诗友曾经说过,杜甫是唐朝人,平水韵是宋朝才有的,怎么能用宋朝的韵套唐朝的诗呢?我昨天的文章里专门有一个链接,说的就是这件事,今天还把这个链接放在后边结束语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从杜甫的这首诗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否用邻韵都可以,但是2、4、6、8句必须同一个韵部。
三、对仗
五律和七律的中间二联必须对仗,这首诗也不例外: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中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对仗要注意几点:
1、上下联平仄相对
格律诗的对仗首先是平仄对仗,格律诗的对仗只有这两种,第一种上联是:中仄中平平仄仄,下联一定是:中平中仄仄平平。第二种上联是:中仄中平平仄仄,下联是:中平中仄仄平平。
(注:也有个别格律诗第一联有平收对平收的“对仗”,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种上下联都是平收的不是真正的对仗。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2、上联叠字,下联也必须叠字
上联:泛泛,下联:飞飞
3、上联用典,下联最好也用典
上联:匡衡抗疏,下联:刘向传经 。
4、工对与宽对
还要注意的是,工整的对联要求门类相对,例如人物对人物:匡衡对刘向;动词对动词:抗对传;文具对文具:疏对经;
相对宽松一些的,例如人物对飞禽:渔人对燕子;
在《秋兴八首》中还有其他的宽对,例如: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人物对时间:新主对昔时;又如: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人物对建筑:王母对函关;又如: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形容词对动词:薄对违。
学习格律诗一定要灵活使用宽对,关于对仗可以看看《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知识 10分钟说说格律诗对仗的种类与前世今生》
四、黏连
俗话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律第一个字平仄不拘,所以黏连要看每一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二字平仄是不可以改变的。
每一首七律都有3处黏连:第2句的日和第3句的宿,都是仄声;第4句的秋和第5句的衡都是平声;第6句的向和第7句的学都是仄声。
在初盛唐有不少失黏的格律诗,在南北朝齐梁以后失黏的格律诗更多,盛唐以后失黏的律诗就很少了。唐宋清朝的科举考试中失黏是严重的扣分项,举子们很少犯这种低级错误。
五、其他的三种诗体
杜甫《秋兴八首·千家山郭静朝晖》是平起平收的七律。格律诗根据第一句的句式分成了四种诗体,老街再录入杜甫的另外三体七律。注意看看押韵、对仗和黏连。
1、仄起平收 秋兴八首之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2、平起仄收 《客至》 仄收的诗第一句不押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3、仄起仄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仄收的诗第一句不押韵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看,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在这里用作平声。白、峡,都是入声字。
结束语
在科举考试中,格律诗的平仄、对仗、黏连犯错误的好像不太多。老街对此研究并不太深,不过我知道押错韵的情况确实有不少,因为在宋朝时就有些字的生活发音就和韵书不一样了。另外各地方言发音不同,也造成了一些举子作试帖诗落韵。
格律仅仅是最基础的公式,以前老街还写过一篇关于起承转合的文章:《古人作诗也有公式吗?一篇短文10分钟看懂起承转合》,从另一方面来看,起承转合如同围棋的定式一样,也是一种公式。
这些公式化的规则其实看几分钟就明白了,但这些仅仅是诗词入门的基础。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诗易,作格律诗也不难,可是出佳作就难了。
明白格律以后,要结合这些知识再去品味我们读过的那些古人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带着镣铐跳舞的。只有明白这些规则,才能体会到古人辗转腾挪中的妙笔生花之处。看影视剧观众都有代入感,读诗也是如此。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