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戴德文。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原文出处。
近几年,关于“时间管理”和“习惯养成”的话题可谓大热,相关方面的书籍、微信公众号、APP也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前两年我也开始阅读相关方面的文章,如果稍微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当看到有人分享XX天行动、XX天习惯养成的文章时,我在留言里总能看到这么一些“万年不变”的问题,暂且将其简称为“万年问题”:
请问如何才能关闭朋友圈?
请问那个打卡的APP是什麽呀?
我一直养成早起的习惯,却怎么也起不来怎么办啊,怎么办?
……
以前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时,我也会像一些“热心网友”一样,把自己的建议、方法,洋洋洒洒地写成留言提交上去,心里还颇有一种“成就感”。
而现在我绝对不会这么做了。因为:
他们根本没有找到、也没想过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他们问的问题根本不应该成为问题。
我曾经很喜欢尝试去说服别人,那样就似乎可以显得自己“能言善辩”。后来我发现那样操作难度太大了,自己会不仅会身心俱疲,而且往往“吃力不讨好”。我终于发觉自己错了:我没有那种能力、更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说服别人,我只管用行动去“说服”自己就行了。
我这样反问可能会得罪一些人:
他们问出那些问题之前,有思考过吗?有实践过吗?有Google过吗?
如果没有,请执行过再来问。
如果有,我想他们也不会问出那种“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因为在思考、践行、搜索的过程中,基本都把那些简单的、入门级的问题解决完了。
你可能也会不屑于我:
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少来冷言冷语,我就是不懂才问的,难道“不耻下问”也有错吗?
"不耻下问"在以前不仅没有错,还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勤于思考、虚心好学的表现,但在互联网已经几乎连接了所有人的今天,它已不再是一种“美德”。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去获取所需信息,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Eric Steven Raymond的《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被世人奉为“提问者圣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虽然它主要是面向程序员等互联网技术工程师,但我认为它对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指导意义。
我觉得书里面有两个缩写词很有意思:
RTFM (Read The Fucking Mannual);
STFW (Search The Fucking Web).
这是“老司机”们(高阶学习者)在论坛里对一些“小白”(入门学习者)提的一些“不明智”的问题的回复。
什么?你觉得他们太刻薄、太粗鲁了?太欺人太甚人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原本就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找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假手于人,浪费别人的时间?大家都凭借兴趣爱好“相聚一堂”,彼此没有利益关系,没有权利与义务的纠葛,别人当然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去回答你的那些“烂问题”,甚至人家内心会觉得,有些问题多看一眼都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很残酷吗?是的,现实本来如此。所以,请别再以“不耻下问”为荣了。
再来回头看看那些“万年问题”:
如何关闭朋友圈?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或者你应该先问一下自己:你关闭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你有真正去尝试过操作吗?那几步操作很难很复杂吗?或者你心里压根就不想把它关掉,只是给自己找个刷朋友圈的理由?
那个打卡APP是什麽啊?我也想装一个。
用什麽APP真的那么重要吗?没有一款你喜欢的APP就是你不能践行100天、不能养成好习惯的根本原因吗?你有算过你已经试过多少款类似的APP了?
所有的APP都只是你践行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即使没有这些工具,你也应该立刻去行动,不是吗?你若想等到找到一个既喜欢又好用、还要能监督自己的APP,然后才开始行动,那你也就只能这样了:继续“努力”去问这些“万年问题”,不要停。
想早起却怎么也起不来,怎么办?
没有人绑着你,没有人催眠你,为什麽起不来?觉得得太困了,怎么睡也不够?你昨晚几点睡的?多久没有运动锻鍊身体?你觉得问题只是“起不来”那么简单吗?你到底为了什麽而早起?难道只是为了早起打个卡,然后告诉世人“你已经击败了多少人了”?优秀的人大多喜欢早起,但早起的人未必是优秀的,你有思考过这是为什麽吗?……
如果你连这些问题都没去思考,那么即使你得到了答案,意义也不大,因为任何“纸上谈兵”都只会带给你更多的错觉:
你以为你已经行动过了,然后在另一些文章中接着问一些“万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