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大概中国人是永远也吃不腻的。
撒一把稻米,加上各有裨益的五谷杂粮,爱吃荤的人,再给它添些来自草原或海洋的特色风味,整在一支沉厚温润的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熬出让人心满意足的香。
冬天里,来一碗,寒冷和饥饿都被缓解了,迎面似是桃李春风,身体也变得绵软炽热;夏日里,来一碗,去了暑气的闷倦油腻,好像蒲扇的清凉一直摇到了心里胃里。老人们爱,不再担心口齿的气力。孩子也爱,明明只是一碗粥,却一口一口地包罗了味觉的万象,可以甜,可以咸,谷、蔬、果、肉、鱼、海鲜,不必非等换一道菜才尝得出下一种滋味。年轻人,虽爱用“重口味”打趣自个儿,但数来数去总不会挑剔、随时都欢迎的吃法,大概也是粥了,拌点儿咸菜,配上香酥的点心,简直是世上最不起眼的美味。
爱喝粥的人不在少数,但愿煮粥的人是越来越少。
都会人讲究效率,每日上下班挤地铁、挤公交,还得计算入堵车的时间,至于吃的什么,速度快是首要原则,味道得以下咽即可。煮粥这般要费时拿捏等待的事情,可不太符合人们赶时间的习惯。一碗好粥,要凭好的配方、搭好的食材,还得洗、切、配,先煮什么、再添什么都有讲究。“来不及”许是我们拒绝一碗好粥最正当的理由了。
下馆子已成为都会人生剧场的标配情节。有人喜欢火锅,麻辣鲜香,水雾茫茫里一派热闹喧哗,给这人生的剧本又添了几分火红的刺激。有人喜欢正经的菜馆,川菜、粤菜、湘菜……各色风味,蒸炸煎炒,人生的姿态翻滚其中,味道也一应俱全,呈上来是金玉满堂的奢华。何况,世上还有了姜、葱、蒜、盐、醋、酱油、料酒、味精等等“点石成金”的调味品,可以改换一切食材的原形与原味。此时,“粥”显得更平凡了,却也更非凡了:毕竟,所有调味品与食材都无法取代的,还是花了时间好好做出来的、最大俗也最大雅的粥。
好粥,对食材要求高。因添加佐料有限,食材的原味与能量被保留、被绽放,于是食材本身的品质是否达标、是否新鲜、是否纯正,再非专家级的“吃货”,也一尝即可察觉。
好粥,对健康的配方更是重视,这和养生学、中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山药搭上筒骨熬才健脾益胃,加几颗红枣、枸杞,更利气血。
好粥,还要掌握食材烹调的韵律和节奏。孰先孰后,哪一个理应保持恰到好处的嘎嘣脆,哪一个必须粉粉糯糯地融入米浆之中,这才能调和口感、保证营养,“乱炖”无效。
在不知名添加剂、“非标准”食用油可能充斥餐桌上任意一种食物的今日,一碗朴实好粥,无添加、不掺杂,经过特定时间的特殊浸泡,经过半小时以上乃至更久的砂锅文火慢炖,经过烹饪师傅长久的调和与无数次的手工搅拌……你瞧,一颗颗米粒已在锅中翻滚着略微开出了米花,留着嚼劲的余地,却又入口即化。一层细腻、粘稠、醇厚的“粥油”已漂浮在米汤之上,据中医研究有极高的滋补作用。这食材载着天与地孕育的饱满“粮心”,这过程也盛着熬粥人取经自然的“良心”:抱朴、守拙、求真。
人不分南北,食不论春秋,一个“粥”字,装下了半卷中国史。即使在人潮人海的城市中,端起这一碗“粥”,你也会觉出它是对过往质朴岁月的回忆,是对人生安于当下的知足,是一家人彼此黏着的依恋与温柔绵延的爱,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弥足珍贵。
一碗粥,得花时间,一碗好粥,得花心思。世上食物千万种,我最眷恋这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