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思想实验。
假如你有一点积蓄,一年不工作至少能保证温饱不是问题。只不过觉得工作给你泰山压顶的感觉,生活让你有点喘不过气,很久没有享受过一壶浊酒,一杯清茶,坐看夕阳的时光。
于是你想着逃离城市,找个风景如画卷般的山村,村子有电,三面环山、有干净的水潭或者河流、有个水库、有成片的农田,有果树,这样就能看到梨花桃花。
在村子里开一间只租不卖的杂货铺,不影响其他杂货铺,以免少了村里小老板的收入来源。里面有书,游戏机或者其他村里没有的物品。
可用现金可以物易物,村民打了一只野鸡,可以换取租用咖啡机一个星期,咖啡豆免费提供,也可以用大米或者新鲜的蔬菜来交换,或者是自酿的米酒。
早上和晚上的黄金时间不用在铺子里,可以等候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或者是山头升起,或是在欣赏田间和水塘边的日落余晖。要对得起老板这份职业。
隔一个星期去一趟镇上或者县城,把在网上购买的东西带回来,顺便为村民带一些东西出去或者采购回来,例如帮村头王二把土鸡蛋带给县城里的侄子,或者是把一些土特产和山珍带给城里的餐馆。
村里的人不会太多,基本上都是老幼妇孺。故事也有限,可能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以要找一些事情来做,例如自己动手建一间客栈,用木头来搭,弄一个院子,里面种满果树和花草。
但是自己动手很容易被当成违建,所以租一个院子比较实际一些,自己动手装修。去山里找一些枯死的树根来学习根雕,弄点木工工具做个茶桌。能力再强一点的可以温习贝爷的生存指南视频。
养几只猫和狗,平日里没事,在院子里看着猫狗大战。天气好的时候,组织一个比赛,带着狗去找村里的狗比谁跑得快。
春天在院子欣赏花开,夏季雨天,坐在亭子里,看雨水从房檐落下,落在青石板上碎成水花。秋天的夜晚看星空和月亮升起,冬天的夜里在火炉旁,听屋外雪花飘落的声音。
这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抗无聊。上面说的日常,很可能只新鲜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
春花雪夜固然浪漫,但如果为了果腹,少不了下厨,冬日里吃完有点吃腻的野味,你想念完海边居住的时光海鲜的味道之余,要面对冰冷的水收拾厨房的问题。
到了夜里,村子陷入黑暗。星空再美,天天看也腻了。村子里没有网络,只有看书,或者发呆。
发呆这种事情没上年纪的人坚持不了多久,看书更是磨练意志。幸好你的意志比钻石还硬,小说都快翻烂了,那些艰涩难懂的书连塑封都没拆。你在茅庐里自比卧龙,但实际上更像是卧槽。
刚去的时候夜里走在村里的路上,听到偶尔的犬吠声,你会感到新奇,时间久了,如果不是为了写一篇<论中华田园犬的口音变迁研究>论文,断然会自动忽视。
在网络上征集志愿者来体验山居生活,包住包聊天喝酒,路费自理。可以避免陷入无聊,志愿者能够凑一桌就行。麻将水平太高的志愿者不能留,不然可能会把附近村民的闲钱都给赚了。
但是志愿者来这做什么呢,总不能养一帮闲人,游山玩水,游手好闲吧。必须要干活,每个人都要分任务,把空房间整理出来做客栈,收入按贡献分配。闲暇时光给村里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或者是帮人家放羊放牛,丢了牛羊要负责找回,找不回的自己去做牛做马。
等温饱问题解决,你的公益旅行帝国建立雏形之后,把这个模式标准化流程化。中国山村这么多,必须有个选择标准,要考虑交通、距离、气候、文化、景观、知名度等等。
要有志愿者申请流程和审核标准,晋升制度。要有品牌建设和宣传,和当地政府旅游部门开展合作,顺便领取一些政府补贴。
渐渐的,本来你只是想逃避工作,结果阴差阳错,发展成新的事业。每天在思考你的公益和商业如何平衡,环保和利益如何平衡,世外桃源一旦变成商业景点,那就不好玩了。
和政府的应酬让你身心疲惫,还要谢绝闻风而来的投资机构,从前在小桥流水人家看落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又回到文章开头。
想象中的美好,在时间的尺度上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尺度上,则是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