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我对于自己的不修边幅,振振有词。只要别人说我不善于打扮自己,我就会回人家:“我这人随意惯了。”
我小时候自卑,很在意同学们的评价,那时候对于自己穿什么,怎么表现,特别在意。年少时的烦恼也多,常因别人的一句话而怀疑自己。
印象深刻的是上小学的时候,暑假期间我们总要返校两次,给校园除草。返校的前一天,我翻箱倒柜,要找出自己认为最漂亮,最得体的衣服。尽管那时候的衣服,多半是别人送的旧衣服。
我为的就是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如果有哪个同学嘲笑了我衣服不好看,这件衣服回去一定会被压箱底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不断地成熟,我越发我行我素起来。生活的磨练,和自我意识的崛起,让我更加放飞自我。
再加上一些不注重外表,但内心世界极为丰盈的几个名人对我的影响。使我更加笃信,外在的形象,不过是浮华的表面。
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了,只生活在自己的舒适中。那时候我坚定的认为,我可不能因为别人的评价,让自己麻烦。谁要你来了解我,我自己快乐着呢。
30岁之前我还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那时靠的是年轻。但是30岁之后我的思想有了些许的转变。
这些转变,也是受如今网络上一些名人名言的影响。
例如,杨澜说:“没有人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来了解你的内在。”
还有网络上流行的这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实这句话,原本出自《后汉·陈王列传》。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其实原文的意思是,薛勤对陈蕃“不扫屋”,而志在天下,十分称赞。当代人们对该典故进行了篡改,用这句话来形容,如果一个人连一个屋子都不打扫,如何还能干大事?寓意如果连自身都打理不好,如何打理天下。
受这些新观念的影响,加上今年发生的几件小事,令我不得不再思考这个问题,难道我还要继续邋遢下去?
事件1:你能比她老?
开工第一天,我就被领导给“加辈”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比我年长几岁的同事,平日里比较利落。他抱怨自己老了,结果领导指着我,随口来了一句,“你能有她老吗?”
没错,就是这样,我不知道领导怎么这么精明的人,那天咋显得情商那么低。
这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不小的伤害。
其实也不能怪领导,谁让自己平时不知道打理自己。看吧,这就是平时不注重收拾自己,所以给人营造出来一种老态。
事件2:认识烟雨
在写作营里我认识了一个文友烟雨。并且在一次写人物专访的活动中专门采访并写了她的故事。
她是一个时时刻刻保持精致的女人,不过我更想叫她女孩儿,因为她那种时刻将自己收拾的得体的习惯,让我觉得她就是一个精致的小女生。
她喜欢做美食,即使是最简单的饭菜,也讲究荤素搭配,色彩搭配。让人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更令我佩服的是,她在做饭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灶台的整洁。
这一点是我远远达不到的,老公经常说我一周都不擦灶台。很明显他冤枉我了,我只是擦的没那么勤快而已。
认识烟雨,让我也有了要重新打理自己的念头,让我也想做一个精致的女人。
事件3:你本身就这样!
昨天和姥姥视频通话,姥姥问我:“你怎么头发乱糟糟的?”
我回答:“天天在家统计学校数据,也没办法上班,在家就随便一点呗,今天都没洗脸。”
姥姥说:“才30岁,怎么看着像40的?”
这可是我的亲姥姥,比亲妈还亲的姥姥,我从小跟姥姥长大的。
妈妈就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打扮自己的人,不管是平时在家还是去上班,都把自己收拾得立立整整。即使到地里干活,也要挑一个搭配顺眼的头巾围上。
姥姥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就不遗传你妈妈的优点呢?”
是呀,我这是随谁呢,我突然想起来我的爷爷就是这样一位不修边幅的老人家,他一年四季都穿那两身年轻时的工作服。哥哥结婚的时候,大伯强迫他,才换下了平时干活的制服。
打住,我又开始为自己的邋遢找客观理由了。虽然我心里就一直认为我这邋里邋遢的毛病一定是遗传。
我嘴上又找借口道:“我呀,就是结婚这几年过得不太舒坦,所以才呛毛呛刺(形容人看着不利索)。”
姥姥也豪不客气地揭了我:“这跟你生活的舒不舒坦没关系,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天呀,姥姥这句话给了我不小的打击。
我可不要做天生邋里邋遢的人。
我要改变,我必须要改变。我要做一个精致的女人,我不要再邋里邋遢了。今天我要把这句话大声的喊出来。
事实上我最近已经下过无数次的决心了,但是一下子改变对我来说似乎很难。我要慢慢向精致的方向前进。
我现在需要的就是,想想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让我慢慢变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