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较火的说法是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情商是一种修养等等。
我不否认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但这样很可能把情商推到一个相当肤浅的层面,而那些试图通过外部语言优化来提高情商或以此获得人际关系的朋友,你们可能走入了情商的误区——情商并非外部呈现的舒适,也绝不仅仅是用来取悦别人。
因为,情商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能力,也叫情绪智力。它最早起源于“多元智力”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情商一词,到了九十年代,经过哈佛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畅销书《情商》的助波推澜,情商一词迅速变火,后来就成为企业管理、励志鸡汤不可或缺的名词。
在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定义中,情商是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等结构组成的。而现在流行的情商文,多是以外部感受作为判断,比如一个人幽默、说话温和、会调节尴尬的气氛,都会被戴上高情商的帽子。
显然这些特点顶多符合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两个方面,假如我们忽视掉情商的内在部分,只关心外部语言层面的特征,那和情商的定义就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