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参加了几次音乐活动,时间久了,和活动的组织人都熟悉了,有时候活动大家也会聊起音乐,聊聊唱歌。
他们组织的音乐活动形式是开放麦,参加活动的大部分音乐爱好者,大家会提前在网上报名,参加现场演唱活动,每次大概10-20人,每次活动都能遇到不同的小伙伴,活动的气氛很好,报名费也不贵,所以只要周末时间允许我都会去参加。
因为活动在公共场合举行,所以报名的高手太多,我在其中唱得并不算好。但是我每次唱完,主办人会特意过来夸我。听到别人夸奖我其实挺开心,但是因为活动是收费的,所以我听到夸奖总不免在心里嘀咕,是不是主办方希望我们这些经常参加活动的人能继续参加,所以才刻意和我们互动。
其实他们活动收费很便宜,一个人才几十块。但正是因为收费(无论多少钱),总觉得主办人鼓励的话也显得不那么纯粹了。
当然,主办人也可能是出于好意,也许他们希望在这样的鼓励下,活动的氛围会比较轻松愉快。但是对于参与者来说,不管报名费是几块钱还是几十块,只要是存在利益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平等”。
这让我想起,同样是工作,劳动者接收劳动报酬,就感觉没了自由,哪怕是违心的话有时候也得说,违背意愿的事有时也得做;但如果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公益性的,没有任何报酬,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行事说话也比较坦然。七年来,我一直在一个公益组织长期服务,因为没有报酬,所以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工作上有充分的自由,对于怎么完成工作也有充分的自主权。比如最近有事就停工一周,完全可以调整工作的节奏。
活动主办人哪怕一脸真诚地夸奖我,但是将夸奖的话语咀嚼一番之后,最后我还是一笑置之,不会当真。仔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也许正是这样,必须建立在没有利益牵扯的基础上。
参加几次活动之后,发现两位主办人其实赚不到什么钱,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协调活动场地,还需要自己准备各种设备,不仅如此,活动结束后还需要自己剪辑、制作后期等,而整场活动下来也只有几百元的收入。
有时候想想,自己的想法和学生时代真的大不一样了。尤其在工作了多年以后,对别人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永远存疑,和人交往时也难以表现出真诚的一面,好像自然而然就会努力表现得情商高一些,好像这样就能让别人感觉轻松一些。时间久了,一切都成了自动自发,不需要刻意也能习惯成自然。在我看来,诸如此类的“习惯成自然”已然成了所有打工人的悲哀。
以前,我身边的人总说我说话太直白,不顾及听者的感受。现在我倒开始怀念起以前直率的自己来,至少,那时当别人夸奖我时,我能单纯地相信对方并开心上半天,现在可能飘飘然半秒就平稳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