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果你足够优秀,立志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个时代会给你一个舞台发挥,天使投资人、创业孵化器、合伙人等等资源,为你准备着。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并且,铁饭碗、单位制、国有企业等释放安全感的制度逐渐被时代的大浪潮淹没。
文:向嘉博
1、大学生创业者
大概是11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之时,曾经被认为“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突然多了一些人生选择,是自主创业还是参与创业,是先就业再创业还是先创业后就业?而这些涉世尚浅的大学生,几乎从第一天开始,就会面临双重困境:泡沫之下,深坑之上。
泡沫之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风行,创投蜂拥而至,热钱漫天飞舞,真正能闯出自己天地的实为少数,千万别被卡布奇诺的奶油迷惑,最终变成“陪太子读书”;深坑之上:在不确定的背景下做出的不确定性决策,难免会有潜在风险,再加上市面上充斥的不靠谱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外包业务、招聘人才、模式选择,甚至连申报政策优惠都充满着“坑”。
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95%的大学生创业都是因为生存性原因,或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因急于赚钱成家立业。国家的鼓励创业政策、不少90后创业成功的例子、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媒体的炒作等因素,于是这些大学生走向了创业的路上。
创业开始前,所有人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业?有必要吗?你行吗?你毕业马上创业是不是能够做得很好?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创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适的,明明在大公司中凭借努力,逐步升迁来获取财富自由,为什么一定要走向创业呢。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面临生存压力的大学生来说,打工是更加稳妥,更加有保障,更加可能的选择,不用担心企业破产,不用担心现金流。
大学生创业者数不胜数。在这以余佳文为例。本人15年加入超级课程表,从事了一年了校园业务。就佳文来说,他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高中就编程做网站,他的营销能力也是让他个人和产品能够达到病毒式的炒作效果。而这些,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源支撑,没有过硬的背景,没有专业的营销能力,没有技术,是无法做成当今3000万用户的全国最大的大学生社区。他努力吗?努力。他也幸运,获得了朱波、360老周和阿里巴巴等的青睐和投资。
再以个人为例,由于我当时在超级课程表负责湖南地区相关工作,同时整合了100多所校园资源和200多家企业资源。我离职后,我和几个朋友商量着,尝试做一些项目,也取得了蛮不错的成绩。有了一点资源,就想做太多事情。似乎团队有了更多资源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做更多事情。似乎以前那些做不了的事情,资源到位之后就会水到渠成,而这,是一个常见的陷阱。
嗯,是的,这时候我想自己开始做公司创业了。于是,开始写商业计划书。嗯,我和几个合伙人还去找投资人,最后在找投资人的过程中,我们整合了百位投资人的资源,开始做起了对接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小生意。投资人说:你们这个要做社区网站、做APP。是的,资源,有了资源,就想去做点事情。当时,广州有一个叫领客青年陈伟基的大四学生和我打了一上午电话,邀请我去广州和他一起创业。后来,我才想通一件事:不要以为你有技术、有资源就可以去创业了。
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蓝海可言,只有浅红海和深红海,也就是说我们能想到的,正在做的,肯定也有人在做,并且已经做的不错了。可能在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创业还跟把握资源、绑定资源有关系,一个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对资源的有效圈占,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前辈,也是因为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圈占了流量,抓住了用户取得的成功。
可是到今天,能看到的资源,机会早就没有了,如果还在想着去找一篇蓝海,在别人没进来之前圈占好资源来取得创业成功,这是完全不可行的。今天的商业成功都是建立在对现有企业的颠覆式创新上,在直面行业内巨头公司挑战中取得。
2、做复合型人才
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说大学生不能创业。那么,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如何去做?如果说,你已经在恰当的时机开启了你的创业之路的话,建议就是要在这条不归路上适应不确定性,坚定前行。
据统计,在成功的创业者中,75%都是第一次创业。每个企业成功以后一定会对既有成功路径产生依赖,放弃现有路径寻找新的路径,风险无疑会很大,因为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没有人愿意承担。管理的本质与创业是不一样的,管理的本质是消灭不确定性。去适应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唯一的机会。就是因为大学生能够忍耐不确定性,投资人才会喜欢,才有传统企业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对于90后来说,面前更多的机会是去做一名手艺人。创业者应变成U盘式的人物,即插即用,用能力为自己背书。什么是创业者?就是能用、有手艺、有范儿,还能影响别人的人。
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大公司学习工作和沉淀自己。这段时间,接触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和工作。上个月,听HR说,我们组要招人,希望找到有一些经验或非常专业的员工,尽快开始工作。我在招人的过程中,我就非常疑惑,什么是「专业技能」?是互联网的一些方法,还是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如果只有前者,懂互联网运营,但不懂行业,不了解用户,那可能会做出让用户无感的运营措施;如果只有后者,可能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顺着这个思路走,最理想的人才类型就是:既懂互联网,又熟悉教育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几年前,互联网还能叫做是一行业,现在这几年,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除了「互联网」,还会再加一个「行业」,比如互联网教育或互联网医疗。纯粹的互联网项目和公司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的「互联网+行业」的模式。互联网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行业的发展,会对人才产生新需求。因此,对于「互联网+行业」这个模式,最受欢迎的是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最稀缺的,当然,身价也是更高的。
而在实际招聘的过程中,真的太难找了。我几乎找了200份简历,才找到几份合适的,然后再是面试。个人看法是,如果是我不是在给公司招人,是自己作为CEO的话,我觉得懂行业更重要。互联网不管是运营还是产品可以学,系统的方法论就摆在那里,或者说至少我了解一些。而面对某个垂直行业时,对于行业特征、人群属性、圈子人脉、需求喜好等,都不了解,需要有人可以承担此重任。虽然经常看到有求职者说,学习能力强,但这点很难判断。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不直接选一个老手呢。这个和应急毕业生求职是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应届毕业生,名牌大学毕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错,还做过相关项目或者有相关行业公司的实习经历,我认为这样的是非常匹配的。至少,在简历这块,就已经打败了80%的人。而接下来的面试表现,就是关乎到求职者的综合素养,我们还会去问一些兴趣爱好、价值观、专业技能等基础问题。
3、如何成为复合型人才
成为复合人才,还是需要走一段很长时间的路的。就算能做到同时驾驭互联网和垂直行业,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从熟悉一个行业和人群,到运用在互联网运营工作中,这也是很专业的事。就好比,即使你很熟悉娱乐爱好者这个群体,但你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运营决策,让他们在你的产品上活跃。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互联网和垂直行业都要学,同时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勇于钻研的精神,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理解某个垂直行业,去感受某个特定人群的特征属性。能做到这点,即使先天不是业内人,后天也可以补上,让自己的弹药库储备充足,成为做决策的依据。
作者:向嘉博,“干货享”运营者,已入驻网易、搜狐、企鹅、今日头条等。互联网行业观察者,新媒体人,关注新媒体营销和内容创业。从事K12教育,in长沙。欢迎勾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