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拖就是8个月,终于又坐下来,跳出聒噪的环境,慢节奏的咂摸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这段时间换了新工作、重新租了房子、连业余的飞盘爱好也经历不少俱乐部世故。
在feng孔的日子里夹缝求生,经历过绝对的高光,也同样因为处理人情世故费尽心力。但非常感恩,方向都是向好的,身边更是多了些有趣的灵魂。回过头去看,「松弛」绝对是一剂良药。
读书
The New Comedy Bible
- Judy Carter -
手把手教了单口喜剧台前幕后要准备的一切,很精细。但我觉受益的不是某个方法,而是Judy传递的一种把喜剧融入生活的思维方式。不是为了抛梗去写什么,而是把生活里的愤怒、恐惧、不幸转换为笑料的新视角,不是单纯吐槽,是把与人共鸣的感受用艺术表达出来。
而研究喜剧的过程好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比如Judy举的例子️。就,还得发现自己的声音、去直面自己的软弱。
Don't do what others are doing. Do you. To find the funny, we need a willingness to reveal the not-so-perfect parts of ourselves.
以及我觉得单口喜剧演员都是非常有同理心且灵动不死板的人。台下生活需要有足够的同理心去观察感受;台上表演又要有足够空间去读当场观众的反应、根据现场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所以它才有意思。
Don't talk about your problems until you connect with the audience by talking about what's bothering them.
最后一个印象深刻的点是试错冒险。这和我最近飞盘的进度有点像,场上我习惯的角色是下底——在得分区接盘。最近在练控盘手的位置,就是在前场倒腾盘。对我来说这件事非常可怕,因为我知道尝试新位置,又要经历很多失分掉盘,回归到“非常菜”的阶段,从错误中再一点一点调整,过程很痛。一害怕我又畏头畏尾藏着去了,但是需要直面的。
喜剧一样,顶着冷场的压力,上台打磨。需要一个非常强的心态,先接受当下“不好笑的”自己,顶着逆流再上台。所以发自内心佩服这个行业的人。希望我赶快告别畏畏缩缩的阶段。像麦瑟尔夫人一样,tits up!
If you don't take risks, you won't be good. Conversely, if you take risks, you'll bomb some of the time.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C.S. Lewis -
Aslan is doing something. 每每看到这句就特别安心。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 W. Timothy Callwey -
一本讲竞技运动心态的书,跟网球没啥关系,或说,完全是为了得益飞盘看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赛场上,放下脑子里所有的技巧,不要想的用力过猛,完全交给身体去执行。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放松,相信自己的身体。Learn everything, then unlearn them.
向高手的技巧学习,不是一味的拗着自己的身体去盲目应用,李小龙说过,“To express oneself honestly” 他的武术表达,是集各路之精华,但在实战的时候又清空大脑,自如地让身体表达它自己。可以转移到飞盘上,技巧的学习是放在平时,但或许适用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在一次次的比赛里,松弛地去找最适合自己的跑位传盘,不能说深有体会,但似乎有道理,待我在实战中多多感受一番。
If you have a teacher, let him or her teach, but keep Self 2 in control, because it really is your greatest resource.
To still the mind one must learn to put it somewhere. It cannot just be let go; it must be forced. | The best way is to allow yourself to get interested in the ball. (disc)
乔布斯传
- 沃尔特·艾萨克森 -
读下来之后觉得乔布斯和李小龙是一类人,他们很早就找到自己生而与人不同的天赋和热情,他们都懂得100%用那件事去表达自我,不掺杂1分钟的时间去模仿别人。
本身也是苹果产品的使用者,它们的整体感、简约、艺术审美确实就是乔布斯最真实最自我的表达,以这样一种方式和设计者链接,顿时就觉得手里的机器它是鲜活,是有性格的。
另外能在产品上这样纯粹的表达自我,中间的阻力之大肯定无法想象,而这其中的代价就是他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与周遭人的关系,but that's the beauty of it, 天时地利人和,他找到了那个可以容忍自己怪脾气的劳伦,以及不同阶段的合伙人。他是活出了自己特有呼召的人,幸运,令人羡慕。
也正是因着这份热爱,将他与其他所谓的“企业家”区分开来,别人或许是为了利益工作,为了业务,总之是世上物质的东西,但这始终不是乔布斯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精神会流传。
他不允许对利润的追求凌驾于他对制造伟大产品的狂热之上。|乔布斯的父亲曾经教导过他,追求完美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他固执地认为,界面上的任何东西都要给使用者留下好印象。
除了热爱之外是他的专注力让人印象深刻。不得不说,老乔是把苹果做出来了,改写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俺们更难专注深挖一件事了。反正学会驾驭机器,聆听内心的声音,并且专注在这件事上吧。无论如何,还是致敬艺术家乔布斯。
乔布斯的极致还表现在他的专注力上。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那种专注使他能够说不。他只保留几个核心产品,砍掉一切其他业务,让苹果回到正轨。
电影
城南旧事(1983)
- 吴贻弓 -
场景和人物都好清澈,似乎是只存在于10岁之前的童年回忆。奈自己话语太无力,借鉴b站一段影评文案:
我们曾经拼命渴望逃离的时光,成了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小时候渴望着长大,长大以后却做梦都想要回去,回到记忆中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记忆中的夏天,好像永远都没有尽头。那时我们有外婆的歌谣;有爷爷的蒲扇;有西厢房里成群的小鸡小鸭;有一只承载着欢乐的秋千架;有大树上没完没了的蝉鸣;有孩子们饭后的呼朋引伴和疯笑吵闹,而今午夜梦回,所有的一切,成了大梦一场后的哑然失笑。
长大后的我们见识了现实世界太多的无奈和不堪,我们开始收起内心的柔软和脆弱,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习惯性有所保留,开始分辨好坏和善恶,开始权衡利弊计较得失,开始明白值得与不值得。而那些不问对错只遵循本心的、闪着耀眼光芒的童年时光,终究还是一去不复返了。
联想到了邱瑞的一段采访,大概意思是说他觉得上海的生活,人跟人的边界感很强,怎样三两句话解决别人的过度热情都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没有人会对你热情。
几曾何时自己也是对任何人毫无防备,任何教导毫无防备,慢慢地就发现,很容易成为被pua和操控的对象,于是不得不变得机警,变得高防御,变得麻木,变得外表冷酷难以接触的样子,似乎这样才可以保护好自己,似乎这样才证明你有点东西难以猜透。
等到再一次看到那个不分善恶的英子,看见她眼里的澄澈之后,又感叹,这样的成长,到底是不是值得。那些毫无保留的时代,那些人心与人心的贴近似乎更加弥足珍贵一些。
超脱
- 托尼·凯耶 -
电影调调虽然抑郁,但还是很暖人心的,因为主角亨利虽然把他自己与周遭的狂躁与丑陋抽离开来,但仍然拦不住她给失足少女带来的拯救。选择从痛苦中抽离,一样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我对电影留的开放性结果的解读是,亨利不再继续屏蔽天生的同理心,不再抽离,不再超脱,而是融进去,全然感受但又不被带走,in it but not of it 反而是新一个境界的超脱。
魔发精灵
- 迈克·米歇尔、沃尔特·道 -
TRUE COLORS 好听,不刻意挖收获了,音乐剧里的音乐真的都是天籁。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3/4
- Amy Sherman-Palladino -
时隔太久,忘记了。
留下印象的,就是觉得自己被Miriam的气质、自信和审美拿捏的服服贴贴,虽然感觉Joe有点配不上她,但还是觉得他和Miriam最合适。这个女人的强大气场不需要另外一个高大完美的男人来匹配了,而是需要一个懂她爱她甚至做了错事悔悟过来更倍加珍惜她的人,所以Joe是不二人选,期待第5季。
九品芝麻官
- 王晶 -
星爷电影的隐喻多且深奥,就简单分享一下最触动我的,包老爷子那句:贪官要奸,清关要更奸。第二个 “奸” 肯定不是贪污受贿的意思,就是带着“义”的初心,面难了也不跳队,而是把自己训练的更强扭一下乾坤。
海蒂和爷爷
- 阿兰·葛斯彭纳 -
大山,一眼望不尽的绿色,放羊男孩,坚守原始生活方式的老人,和善良的海蒂,每个元素都非常治愈。新的看见在于,我们每个人天生的爱好取向都是不一样的,海蒂就是一个为自然而生的孩子,在这里获取能量给出能量,城市的生活禁锢了她的本性。
没有对错之分,就是看哪里make you more alive. 哈哈不禁想到自己,就是比较没有勇气放下城市生活,逆着人流回归自然,希望有朝一日吧。
十二怒汉
- 西德尼·吕美特 -
12个陪审员讨论一个男孩是否杀死父亲的案件。每个人似乎都是不同场景下的自己,要么情绪化地急于下定论,要么听了别人似乎合理的分析就盲从,要么不知道如何思考,要么暴躁地站队一方希望事情赶紧结束。
但是8号陪审员的冷静和不妄下定论狠狠给我上了一课——跳出情绪和事件之外,放下自己和别人的偏见,思考不同的“可能性”。而是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分析真的找到了新的发现。
另外感觉电影很巧妙的点,很多分析都立马得到了印证:比如说10号老人说案件中老人的话也许只是渴求关注而非真的证词,这不就是当下的他自己吗?易怒的3号现场被激怒,吼出了“我要杀了你”,这不就和男孩一样了吗?而在每一个分析之后导演都留空让观众自己思考这其中的讽刺,喜欢这种点到不戳破的感觉,精妙。
料理鼠王
- 布拉德·伯德 -|- 简·皮克瓦 -
二刷,原因是无意听到了rosemary这个词,顺带着想念了迷迭香的味道,就勾起了重新看电影的欲望。还是片子好,动画电影就能挑起人的食欲!尤其喜欢导演去勾勒食材的独特:不同的味道碰撞出音符般的美妙旋律,真的增加食欲,让你慢下来,充分打开味蕾,与不同味道的食物去互动。
宋飞纪录片一、二:I'm telling you for the last time|Jerry before Seinfeld
对Jerry的用功和坚持蛮印象深刻的,从始至终手写搞。内容方面Jerry给人一种脱口秀门槛很低的感觉,因为他的描述无非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察捕捉到的。
"It's so hard to get comfortable, it's just glimpse little moment where I really feel like myself and very comfortable."
Jo Koy喜剧专场一、二、三:Live from the Los Angeles|Jo Koy Comin‘ In Hot|Live from Seattle
最喜欢Jo的地方是,他的内容里掺杂了很多对菲律宾文化的感情,以及文化碰撞产生的滑稽场面,对观众来说都是特别新鲜的视角,太喜欢他模仿菲律宾老妈教训自己的片段了。我觉这也是今年脱5里毛豆非常火的原因之一,谁会听过索马里海湾卤大肠的故事,逆着常理的思维和场面就非常有趣。总之特别喜欢Jo,他的模仿,他的情绪带入,语调变换都真的深入人心。
小结
有的时候在想自己为什么要继续写这个记录,其实内容没有特别多新鲜的东西,无外乎是看完书和电影,反射出来属于自己脑子里的碎碎念。但我从李诞的一些分享里找到了答案,就是【表达欲】,有一些人比如我自己是有非常强的表达欲的,脑子里闪过的想法不说出来难受。
尤其看完书和电影这种引人思考的东西,会有一些新的看见,这些分享谁听到或者有没有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到的这些事得表达出来。李诞说他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发到社交媒体,甚至包括一些不成型还在加工中的观点,他不在乎被喷,因为被喷了他就离这件事本身的样子又近了一步,人生是一个接近的过程。
特别能懂,因为很多时候我也喜欢这样,甚至会问出一些无厘头、很幼稚显得不成熟的想法,因为这就是我给我自己的“阿基米德支点”。什么意思,高中的时候玩定向越野,老师的一句话我现在依然记得非常清楚:当你在地图上找不到自己在哪,也不确定下一个点在左还是在右。那你就奔着一个方向去跑,任何离谱的方向,因为你找到了一个点之后,就能非常清楚自己在哪了。错了,立马转身,对了,继续走。至少你不会浪费时间在无用的徘徊上,而这个过程才是最耽误事的。
所以总而言之,记录的这个过程是帮助我一点一点调整思考的齿轮,而这些东西肯定还会随着经验、人际、甚至是自己的人生季节去调整,或许现在的一些想法以后又不合理了,但当下我头脑中和这些书、这些电影碰撞的想法,是有一个表达落地的过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