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标题,特意百度了一下辛弃疾的这阙词,词牌名《丑奴儿》。我们可能还没有到强说愁的地步,不过谁不曾少年呢。
上周朋友推荐了一个咨询者,说是想做职业生涯规划,想问问具体什么情况,朋友也说不太清楚,只好等着对方来联系。谁知从周二一直拖到周六,终于联系了我。这可能跟我做个人教练有关,教练有个前提:首先需要你想改变,你愿意改变。所以我一直没有主动去找咨询者,因为如果对方主动来找我做,我想效果肯定不一样,因为那是他想要的,而不是其他人给他的。
终于周六下午加了我微信,第一句话就问:老师,我们可以线上吗,我离广州比较远不方便过去。我瞬间觉得额头一滴汗下来,内心独白是:怪不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很多想法,但最后依然都只是想法,因为一个小小的距离就能阻碍一大批人了,还不要说要完成一件事还有其他更大的障碍。我拒绝了,如果我能在没有任何接触和了解的前提下,仅凭几个字就能看到你真正的问题我想我也没有这个时间和闲情在这听你这样的问题了,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我而已。我说最少也要电话聊,至少我还能透过声音的听到你的状态,而不是靠文字来猜。好,1个半小时候,接到了电话。
为什么说为赋新词强说愁呢,我们来看看Z同学(给他个称号)的情况。Z同学毕业两年,在一家大企业的三四线城市的驻地做销售,想转培训行业发展。他的问题非常简单:老师,我是应该去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还是去杭州这样的城市对我往培训行业发展更有力呢?按我的思维和对这些城市的了解,我的意见是没有差别。为什么?北上广当然资源丰富,培训行业发达,但是杭州现在发展也不错,我有朋友就在杭州做培训,而且能讲培训做到广州来。作为一个刚毕业2年,还没踏进培训行业的新人,杭州作为长三角的范围呢,而且G20刚刚去过的城市,难道这么大一个城市还没有足够的资源给到你一个还没踏进培训行业的资源?所以我跟他说选哪个城市都不是问题。但是Z同学还是不这么认为,还是觉得不好选择。聊到这里我大概明白Z同学为什么难以选择了,于是我开始进入教练模式。运用改变的轴心的第三个轴心查探者的角色,我觉得就可以搞定了。
于是我问:Z同学,如果你去了杭州,你会有什么好处?Z同学给了2个答案。接着我继续问:Z同学,如果你去了杭州坏处又是什么呢?于是他有回答了去杭州的那些担心,没有资源,不能支持我成长。“那么你留着现在的城市,有什么好处呢?”我又抛出一个问题,Z同学觉得基本没有。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的那2点好处能不能支持你选择去杭州工作?最后他说:老师,我知道我该如何选择了。
为什么我说Z同学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他只想到了有2个选择,从来没有思考过我自己能做到哪个选择?如果他更具体的去思考选择一需要我做什么,选择二需要哪些条件,再对比目前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想要的目标的匹配度,他就可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选择了。这就像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去大企业还是去小公司而纠结一样,其实他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大企业也好,小公司也好,我有什么资本能让他们选择我?当我进入一家公司后,我需要获得哪些能力,这家公司能不能匹配到我?而在这之前,要做的就是广撒网,看哪家公司可以进。
古典在《可能》中说道: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少年,我们最先要做的是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事情,提升好自己的能力,再去一步一步实现理想。当然,我知道,你一定觉得不以为然。还好,我是教练,我会帮助你去思考你自己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