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栀子清晨 心灵自由30天写作群第三期第二篇作业
不知不觉回到家20天了,哥哥和未来的嫂嫂开车出去拜年了,然后准备明天上班,我还有近20天回桂林上学。
在家的时间太快,也似乎太闲,也是回家过年,才更加感受到似乎长这么大我并没有活出自己的生命。父母家人仍然把我当成孩子宝,出去玩都是哥哥姐姐买单,聚在一起他们谈的是工作家庭,就算和刚上大学的堂妹一起,也似乎感觉她比我自由,能吃能睡会玩。哥姐事业还算有成,妹妹无忧无虑,我处于知道忧虑但悬在半空的“学生-社会,理论不足-实践欠缺”的跃跃欲试但有些迷茫的不太安定状态。
在家做做家务,插插花,听听歌,把放假前在瑶寨田野调查的报告完善了一些,过年帮忙摘摘菜,摆摆桌,各种拜年、吃饭,走亲戚,然后看了本书,和侄子们玩(对,我几乎是亲戚家里的孩子王,我在家时小的们就会过来找我玩,在家的,过年回家的,看着长大的,还没长大的,都常喜欢过来找我),于是,侄子们的家长要是外出不方便带孩子时便是与孩子商量“一会儿你和姑姑/小姨玩好吗”,“曦,##要你过来吃饭/要找姑姑,”当然,我也喜欢和他们待。
一下就到二十四五岁,真的怀疑这时间是怎么过的,以前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知。一直在求学、考试,近乎相同的状态,连做过的工作也似乎是在庇护中的工作实践,与真实的生活隔着一层,不够有自己的创造和担当。但记得考研过后在机构里教了大半年高考语文,与学生的相处,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分析,交心的疏导,与同事的互相支持,还有如师如友的关系和学生及机构对我的肯定,虽然累但十分喜悦,因为我感受到我对教学的喜欢,和学生及其他老师在一起的开心,有了自己生活的担当并能创造性的去教学,这一阵子我感觉到美而有张力。现在又来读书了,调剂了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化,习民俗、学人类学,去少数民族,做田野调查,由当初的排斥到自我说服,到读完《忧郁的热带》一学期陷入虚无到独自深入红瑶寨真正去看、去听,去寻访挖掘,与瑶寨奶奶、妹妹结缘,当地古老民俗和文化的传承,当地人的热情和带来的感动,都让我触动,同样,村寨的未来发展也让我思考。马上开学了还会再下去几次,读了这个专业,从头开始的学习更要精进,毕竟时间不等人,而我的知识依然碎片化,不成系统。
关于自我探索,其实很早就开始了,9岁以后的日记,就开始在关注内心,中学时代更甚,大学时代丰富,现在反而清淡。未来的工作和学术会不会往灵修方面走,缘分还有待成熟,但若要自由,便是要先了解、实践、融合、超越,寻找对话,踏实研究,但这一条路于我来讲还比较长。今年的课题是突破原有的成长模式,去做之前乖乖女的我压抑了不敢去做的事,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更真实的自己吧。
明日立春,加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