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有样东西是购书清单上的常客,更是我最可靠的好帮手,那就是“书里推荐的书”。读过新书的读者应该知道,每个领域的入门书籍最后都会附上参考文献一览。我会首先在这里寻找感兴趣的书,甚至在读书期间,在文中看到“作家老师所著的《××》中这样说”的表达,都会把书名记下来。
然而作家每年出书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书里介绍的书一般都在作者手里经历了重重筛选,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以读过的书为起点接触更进一步的研究主题,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这种让读书永不结束的过程实在是太珍贵了。
我把这种可以不断引领我找到其他书的书称为“枢纽书”。“枢纽”指车轮的中心,世界上重要的换乘机场都会被称作“航空枢纽”。以这本“枢纽书”为基准开始找书,读书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片段二
通过记录掌握选书主动权
这个时候不应该过于冲动,要仔细确认“我是不是真的想读”。特别是对待畅销书的时候,更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非读这本书不可。可是,如果毫无计划地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
为了能够更有主动性地选择书籍,重要的是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即使是确认过目标书籍后决定不买,而是带走了放在旁边的某本书,也比一开始就没有目的性地购买好多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购书清单并不只是单纯的“购物备忘录”,而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
片段三
让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
如果在报纸和杂志的书评里看到想读的书,在把书名列入购书清单的同时,把那篇报道也贴在笔记本里吧,这是为了在看完书以后还可以通过这篇报道回想起当初买下这本书的契机。
把书评贴在笔记本里保存好,除了更方便阅读以外,还能在剪报的同时直接写上自己的评论,这样在重读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思考。我除了书评以外,还会把杂志或报纸上刊载的“老师选择的十本书”和“想知道的人应该看的书”等栏目也做成剪报,贴在笔记本上。
I——重述原文
读书,是最低成本,最管用的自我成长途径。读书的好处很多:可以增长见识,愉悦心情等。
要读书,首先要会选书。
有的人可能觉得,选书有什么重要的?怎么还值得学习?其实不然,选对书会让读书事半功倍,不会选书白白浪费时间,可能无所受益,甚至思想还会受到污染。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身边不少朋友困惑,问:“我该读点什么书好呢?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
书籍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不能读完,这就更需要我们会选书、选好书。选书也是一种必须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如何选好一本书呢?
一.将书作为枢纽,从书中找书。
细心的朋友在看书时会发现,很多书后面附有参考文献,就是写这本书参考的那些书,尤其是一些领域入门书。如果觉得这是一本好书,那不妨可以将其作为枢纽“从书中找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深层的理解书中的精髓,更能在一系列的同类书籍阅读中更深入了解这个领域。这真是一个高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这样由点及面,在交织成网,知识将会被体系化,这种学习过程实在是美妙的旅程!
还有一种“书中书”是文中见到的作家所著的某本书。
很多作者会在他们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一些其他书,例如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古典老师的《跃迁》,这两本书里给我们列了很长的书单,告诉我们在写这些书的时候作者参考了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相应的书单。可以从一本书里找到很多书,而这些书或多或少会围绕着相同的话题分析总结,这些书就变成未来我们书单里的内容。
出色的作者,也会欣赏出色的作者。那么,在他们的书中,总会忍不住提到,引用那些优秀的作品,或者某个赞赏的观点。那么,不妨记下来书的名称,将这些“书中书”也一并读了吧!或许你会发现不用为选书而发愁,书中自有书可选,将一本本书作为“枢纽,”可以将读一直延续下去。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蜂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二.利用清单,主动选书
古今中外,垃圾书的数量远远大于好书的数量。书店里多的是封面烫金,价格奇贵,买回来不到两周就被垫桌子的书。为了避免一时冲动,被畅销和华丽的装扮打动,购买了不需要的书,你需要做购书清单,有目的的选书。否则,你可能买了一大堆书,可是有些不喜欢读,有些不适合自己,放在家里却连翻都懒得翻,不就是浪费资源吗?
做好计划,主动性的选择书籍。多问问:是不是真的想读?为什么一定要读?这样筛选而出的书有实用性,能读的下去,买回才能物尽其用,实现它的价值。
读书的目地在于运用,选书也要遵循实用原则,否则就会:读了很多书,什么用都没有。
三.利用笔记本,记录书评和剪报
各种杂志几乎都会有“书评”专页。读遍所有书评几无可能,但其中的“榜单”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书评里行家推荐的十本书不是以销量为标准,由文艺评论家等“行家”进行评价,最后经统计得出结果。都是从浩瀚的书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根本不用犯难,买哪本都不亏。
因为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的书,所以能获得极新鲜的体验,同时也能抱着一份对于拓宽兴趣的期待感。
看到书评,除了将书名记录在清单上,将报道也贴在笔记本里,这样既丰富了笔记本的内容,变换形式,又可在翻阅的同时回想起买这本书的原因。
读完书后,自己可以尝试着在剪报上写书评,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在以后重读时看到曾经有过的思考。
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才能让学习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买书也是一样,只要用心,一定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有用的书。
学习靠的是观察和思考,知识和经验都是不断积累而来,我们对待任何事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A2.联系实际
上大学时,我的床头堆满了书,那时最喜欢的就是古龙的小说,基本上他的小说都读完了,精神上得到享受了。
那时都是看哪本有趣就读哪本,图书馆看书很方便,大量时间都浪费在了武侠小说上。对于我专业的学习毫无帮助,而且荒废学业。
在图书馆经常见到辅导员,他是个厉害的人,证书一堆,英语棒,懂艺术,平时还会写诗,可谓爱好广泛,才华满腹。
有一次,他见到我又在津津有味的读小说,说道:“总是看这些书是不行的,读书得对自己有帮助才行。”我借机问他平时借什么书,才知道人家最近读的是心理学专业的书籍,我知道他好像又准备考试了。
“盲目的读书是不行的,得想想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想清楚后再找书看,见到好书最好列个清单。读书也要有计划,有目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来寻找这一主题范围内的一些经典书籍,然后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分析。”
听了辅导员的话,我才知道读书也是有这么多讲究的,要想发挥它的价值,必须有针对性的选书,从中汲取知识,否则就毫无所获。
后来再看书,我就尝试着阅读专业书籍,虽然枯燥,但强忍着看完几本后收获满满。以前不理解的知识,居然神奇般的在其他书中见到了解释和背景,进而加深了我的理解,学习也成了有趣的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学会了从书的参考文献中找书,再列出清单,初步的找到方向迈出正确读书的第一步!
A2.应用规划
大学时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专注于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有计划的选书。
针对选书,我做了以下规划:
1.着重选择眼下最需要的书。
此刻自己最需要哪方面提升就读哪方面的书。比如,有了孩子,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幼儿书必不可少;想在事业上突破,专业书成为首选;情商太低,情商提升类书籍可以考虑……
2.每一类书都不可浅尝辄止,多读几本
需要读哪类型书籍,一本是不够的,读个七八本,相信无师自通,不会的也会了。
3.善用清单购书
学习这么多选书方法,生活中也要用上,“书中选书”,“书评中选书”,做好清单,冷静购物。
4.做好笔记,加以实践
读书不记笔记等于没读,学习不实践等于没学习。将书评和剪报也贴在笔记本上,将选书的历程记录下来,相信会是奇妙的旅程,让选书也变得有意思,进而坚持下去。
快速阅读体会
老师要求五分钟之内快速阅读第二章,我第一遍读了差不多10分钟,第二遍7分钟,第三遍才达到5分钟内。
总体感觉是快速阅读有待加强,听了老师的快速阅读方法,尝试眼球跟着手指头快速移动,发现眼睛跟上了,脑袋没记住。听群里分享的方法,词语整块阅读,和手指头快速移动结合,效果好一些。不过还是觉得不适应,以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