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想要找一本如何管理自己时间的书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很多时候一个晚上下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并不是说时间不够用,而是自己根本不愿开始去做。
相信很多人都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完成,可你却偏偏选择先完成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事,一方面,这是一种逃避心理,按这本书里面说的,大多数A-1任务都是有一定难度并且是我们不愿意去做的;而另一方面,之所以会选择先完成其他B级或C级活动,是因为你能从这些相对简单的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本书的第五章:你到底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这章给了我们三个问题:1.写出你的人生目标;2.如何度过今后的三年;3.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六个月之后被电击中,我会怎样度过这六个月时间?虽然我们时常提起人生目标,但很少有人能够把它真正地写下来,也是读了这这一章之后,我才第一次提笔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大致写了下来,并回答了上面三个问题,这只是一个开始,能写出来说明我已经开始正视自己的人生目标,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之后,你的眼前相当于摆了一份人生目标清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这份清单中按重要性依次挑选,并列为A-1,A-2,A-3…B-1,B-2…根据你的目标,你会有相应的活动去实现它,具体到每天的活动也可以按重要性分等级,后面的章节也是围绕A-1活动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安排每天的生活,增加做A-1活动的时候,减少做B级C级活动的时间。
在这本书中有几个地方让我感触很深,第一个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帕金森定律”,里面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通过延长工作所必须的时间来应付工作”,如果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时间。第一次知道这个定律,觉得它真的很符合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的做事方式,完成同一件工作,给你一天的时间可以完成,但如果只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或许你也可以完成,这样的话一个小时可能得到了充分利用,但一天的时间你可能也只是完成了这一项工作,但其中可能穿插了比如吃饭,休息,看电视等一系列拖延的活动,在应用这个定律的时候切记不可钻牛角尖,比如你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去完成,但同时你又想放松玩一下,这时候你可能会用帕金森定律“说服”自己:“我本来准备用三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但我用一个小时照样能完成,我先玩一下,待会儿我会好好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效率会更高。”很明显我们不能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一个小小的领悟),这又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拖拉。我们总喜欢推拉,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这本书也向我们阐述了拖拉的代价,就像现在写这本书读后感,本来想先复习后天要考的内科,把这事儿先放一放再说,但我告诉自己,写这篇读后感并不会花费我很多时间,不能拖拉,拖拉的后果是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后面反而会有更多的事要去完成(比如说等你真的有时间了,你会想把这篇读后感写的更完美一点,或许那个时候你会花费一上午来写,而现在明显我只需要大概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改变拖拉的习惯吧!
另外一个让我感触深的就是这本书提到的 80/20法则:“……我们会发现80%的价值都是由20%的工作产生的,而剩下的80%的工作只能产生20%的价值。”“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集中精力处理那20%的工作,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价值不高的活动上。”
这只是其中两个例子,学习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还需要细细品味这本书,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不应该只看一遍,好的书也是如此……好啦,复习内科去啦,宝贵经验一起分享一起借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