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山拒绝招安,顽固反抗会有怎样?其实答案很简单,如果坚持决绝招安的话,那么下场只能是被剿灭,这一点毋庸置疑。
梁山被剿灭是肯定的,只不过是个时间而已。方腊的势力范围和手下人马相对梁山来说,是梁山的数十倍,但最终不过一年的时间,就被童贯大军一举剿灭。当然我说的是正史记载,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描写方腊是被宋江一伙剿灭的,正史上剿灭方腊者是童贯。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来说,梁山确实有,宋江也确实有,但一百单八将却是实实在在没有的,史料记载梁山匪寇以宋江为首,下辖三十五个头目,也就是梁山三十六友,手下人马不过万余。这么点人在大宋朝廷眼中,不过是群草寇流民罢了,打个县衙州府还勉强凑合,你跟大宋正规军碰碰试试,灭你宋江贼众分分秒秒的事儿。
不说正史,单说文学作品中的梁山泊来说,宋江主张的招安路线无疑是最正确的一步棋。他在官衙担任过职务,知道大宋朝的实力,更知道自己一伙的所作所为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如今边关吃紧,大军要抵御外夷,还没有闲暇力量来讨伐自己。再者自己一伙虽然有点名气,但大宋朝廷并不放在眼中,如果继续造次,朝廷必定派大军前来讨伐,到时候自己这片水洼之地,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不要说什么大败高俅,那只是险胜,高俅本就不是个带兵打仗的人物,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但大宋朝能征惯战的将领不在少数,真若惹得赵官家龙颜大怒,派遣有能之士率天兵一到,梁山水洼顷刻之间便可灰飞烟灭。
再说梁山上的众位头领,其实也是面和心不和,其中哪些有能力,武功高,威望高的大都是朝廷降将。这些人的初衷就是尽快受招安回归朝廷怀抱之中,继续担任曾经的公务员职务,谁稀罕你梁山水洼之地,什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都是底层愤青的愿望,而这些人朝思暮想的就是宋江快些与朝廷穿针引线,让自己快些回去。“哥哥”这一称呼,只不过是一种惯称罢了,你以为他们真想在山上做贼呢?
如果宋江的招安路线最终被打破的话,这些原朝廷降将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到时候招安派和反招安派一场火并,不用朝廷讨伐,自己先灭了元气。其实反招安派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例如阮氏三雄、武松、鲁智深等,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要能耐没多大能耐,要本事没多大本事,不过都是些墙头草罢了,大哥往哪边走,自己就跟着往哪边走,大哥让干啥就干啥。当时这伙人上山的初衷就是为了抱大腿,如今大哥要招安,自己正好弄个小官儿当当。
宋江是个审时度势之人,早已看清了梁山的未来,晁盖一味的抵抗思想完全是错误的,招安才是最佳方案。梁山这些人马,吃喝用度全部靠抢,粮食总有吃完的那一天,到时候还往哪儿去抢?曾经打下几个庄子和高唐州等几个地方,已经犯了朝廷忌讳,如果再去抢,那么自己真就成了强盗成了反贼。梁山众兄弟的私心他也能明白,早晚一场火并避免不了。若是带众兄弟归降朝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洗脱贼寇的名声,落个保家卫国、忠君仁孝的忠臣之名,让兄弟的子孙后代提起祖宗名号也脸上有光。纵观这些,你还会觉得宋江的招安之路是错误的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正是描述的那些保家卫国、战士沙场的将士吗?在山上永远是贼,死了也是个死贼,下了山你就是忠臣良将,死了享受朝廷封号,子孙后代也感觉荣光,这一点也就明白人懂得,低素质的喷子们是不会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