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六·六三】
久闻广东珠娘之丽。余至广州,诸戚友招饮花舩,所见绝无佳者,故有“青唇吹火拖鞋出,难近多如鬼手馨”之句。相传:潮州六篷船人物殊胜,犹未信也。后见毗陵太守李宁圃《程江竹枝词》云:“程江几曲接韩江,水腻风微荡小艭。为恐晨曦惊晓梦,四围黄篾悄无窗。”“江上萧萧暮雨时,家家篷底理哀丝。怪他楚调兼潮调,半唱消魂绝妙词。”读之,方悔潮阳之未到也。太守尤多佳句:《潞河舟行》云:“远能招客汀洲树,艳不求名野径花。”《姑苏怀古》云:“松柏才封埋剑地,河山已付浣纱人。”皆古人所未有也。又,《弋阳苦雨》云: “水驿萧骚百感生,维舟野戍听鸡鸣。愁时最怯芭蕉雨,夜夜孤篷作此声。”《珠梅闸竹枝词》云:“野花和露上钗头,贫女临风亦识愁。欲向舵楼行复止,似闻夫婿在邻舟。”
珠娘,释义:1、古越俗呼女孩为珠娘。亦有呼妇人者。《辞海·语词分册》:“古时闽越一带称女孩儿为珠娘。宋·周亮工《闽小记·珠娘》:“福州呼妇人曰珠娘。”2、指晋石崇歌妓绿珠。金·元好问《后芳华怨》诗:“塞门憔悴人不知,枉为珠娘怨金谷 。”3、闽粤对妓女的称呼。
舩,音chuán,同“船”,船只的意思。《史记·佞幸传》:“邓通以濯舩为黄头郞。”
花船,释义:1、指有彩饰的船。《元史·河渠志一》:“其大都、江南权势红头花船,一体不许来往。”2、旧指载有歌妓招客之船。白居易《武丘寺路》诗:“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清·皞皞子《<广东火劫记>跋》:“犹忆前年珠江大火,花船尽付一炬。”
青唇,亦作“青脣”。黑色的嘴唇。形容丑陋的容貌。《说郛》卷九七引汉·朱仲《相贝经》:“醟贝使童子遇女人淫,有青唇赤鼻是也。”《全唐诗》卷八七二载《吹火诗》:“吹火青脣动,添薪黑腕斜。”
鬼手馨,典故:“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馨:晋时语助词。像鬼手一样冰冷,偏来握住人的臂膀。表示拒绝别人与自己接触。语出《世说新语.忿狷》:“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许,司州言气稍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床就之,持其臂曰:‘汝讵复足与老兄计?’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例:《聊斋志异·白于玉》:“紫衣人便来把盏,生托接杯,戏挠纤腕。女俯首细语云:‘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潮州,因潮州府建置而得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改称潮州,广东潮汕地区一带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期历代行政区名称潮州,因此以潮州代指潮汕,今海外华侨仍称潮汕为潮州。“潮州”也是当代潮州市名。
六蓬船,民间陋俗。清中叶后,潮州韩江有载妓花艇称“六篷船”,被一些文人称为“平康盛事”,潮州俗语遗留“花娘花艇”一语。清人俞蛟《梦厂杂著》中《潮嘉风月记》中有记载。艇身昂首巨腹而缩尾,前后五舱。首舱停时设门摆几,行时并篷施楫。中舱为款客之所, 两旁垂湘帘,敝若轩庭。卷帘而入,则芬芳袭人,不类尘俗。榻左右立高几,悬名人书画,焚香插花,俨然有名士风味。有些六篷船还有船联,如“蝴蝶恋花花作国,鸳鸯戏水水为乡”。六篷船待客之茶也极名贵,特色明显。清代末期,曾为航运交通枢纽的韩江不再繁华。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汕头娼业繁荣,潮州“六篷船”也随之消失了。
毗陵,一般指常州。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李廷敬,(?-1806年),字景叔,一字味庄,号宁圃,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清代官吏、诗人、书画家。自幼聪慧,淹通群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应天津召试,钦赐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外任,任过常州知府、江宁知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松江府知府,数任苏松太道,多行善政。著《平远山房集》
程江,为鉴江支流、梅江支流,发源自江西省寻乌县天子嶂西的兰峰,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草梅城百花洲汇入梅江。程江,南齐时(公元479至502年)为纪念本地乡贤程旻而命名。全长94公里,
韩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古称员水,后称鳄溪。韩江上游由梅江和汀江汇合而成,梅江为主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上峰,在三河坝与汀江汇合;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的赖家山。梅、汀两江汇合后称韩江,由北向南流经广东省的丰顺、潮安等县,至潮州市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东、西、北溪流经汕头市注入南海。以梅江为源头,干流总长470公里。
艭,音shu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船。宋·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远帆片片点归艭。”
哀丝,音āi sī,指哀婉的弦乐声。杜甫《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诗:“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楚调,原泛指古代楚地的汉族民间曲调,后为汉乐府相和调之一。“楚调”常与“吴弦”、“燕歌”对举。唐·陶翰《燕歌行》:“请君留楚 调,听我吟燕歌。”
潮调,明代有潮腔、潮调的称谓,指的是“乡音搬演戏文”。这里所说的乡音,是本地方言,即潮州话。用潮州话演戏文,是当时的地方化戏曲,即是潮腔、潮凋。
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年置潮阳县。晋朝至清朝,隶属义安郡、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撤销县级潮阳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
潞河,一般指北运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
汀洲,音tīng zhōu,释义:1水中砂土积成的小平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2、地名。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汀州古称”所在地。
弋阳,阳一般指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葛阳属之;开皇十二年(592年),县治迁于弋江之北,改名弋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辖鄱阳、余干、弋阳三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弋阳属江西省广饶九南道广信府。2000年10月,弋阳县由上饶地区归属上饶市。
萧骚,音xiāo sāo,释义: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五代·齐己《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2、萧条凄凉。唐·祖咏《晚泊金陵水亭》诗:“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3、稀疏。宋·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北周·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珠梅闸,京杭运河之漕运新渠上九座节制闸之一,位于今微山湖的昭阳湖东岸欢城(古称驩城)镇宋闸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清乾隆三年(1738年)大修,乾隆四十年(1775年)拆修,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整修。京师经运河下江南必经地。清代诗人钱维城有“前年放舸珠梅闸,微山湖水如急峽。”
【闲言碎语】
袁枚一生风流,游玩到外地,总是对当地的青楼颇为关注,诗赋之余经常于此流连忘返。这回到了广州,自然对游弋于珠江之上的花船兴趣甚浓,以为与秦淮艳丽可以媲美。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待袁枚真的到了现场,发现与传说与想象中的相差极远,真对不起“珠娘”二字,气得他写下“青唇吹火拖鞋出,难近多如鬼手馨”之句。诗人骂人也是够厉害的,用典故不说,就这“拖鞋出”三字,在当时也算是丑化女人到了极点。要知道,当时还是女人小脚为美的时代,三寸金莲秘不示人。而广州花船珠娘,本当以色侍人,却光着一双大脚穿着拖鞋出来见客,这让见惯娇弱如柳风情万种之江南佳丽的袁枚,实在无法接受,故出此言。不过,以广州本地土著居民的相貌而言,总体上与越南人类似。个子矮小,女子身高超过一米六的不多,身材多瘦,皮肤偏褐色,脸部颧骨高,眉骨高眼窝深,鼻梁塌鼻头宽,唇厚,下颌突出。按照内地人的审美习惯,确实不太容易接受。袁枚也不是刻意丑化的。
李廷敬,字景叔,一字味庄,号宁圃,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应天津召试,赐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外任,当过常州知府、江宁知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松江府知府,后来官至苏松太道。有资料说他前后十任苏松太道。假如这个记载是真实的,估计李廷敬在仕途上的进取心也消磨殆尽了。李廷敬的国内资料不多,倒是在一个国外的网站上找了一些,称他性豁达、乐义举、工诗文、尚风雅,曾创“平远山房书画集会”,于书画之士尤多奖进。与吴锡麒、袁枚、王文治、祝德麟、洪亮吉、陈廷庆、赵怀玉等以诗文相长,论经史疑义,达旦不寐。还说李廷敬好考古、精鉴别,于金石、书法、昆曲等皆有著述。辑有《二十二史纪传节要》、《三通节要》、《唐诗百家选》、《列朝词选》及《平远山房诗话》等,还辑有历代名人书法,刻《平远堂帖》。其自订诗、词、古文,为《平远山房集》。从这些介绍上看,李廷敬是个兴趣爱好广泛,在多个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文人雅士。
李廷敬后世以诗书画著名。本条诗话所记其诗,竹枝风味浓郁,记录了当时的世俗风貌,给我们留下了颇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如《程江竹枝词》“程江几曲接韩江,水腻风微荡小艭。为恐晨曦惊晓梦,四围黄篾悄无窗。”就告诉了我们,潮汕地区的程江与韩江相连,其时可以通航,潮州地区的六蓬船的船舱构造是用黄篾围挡,不设窗户。“江上萧萧暮雨时,家家篷底理哀丝。怪他楚调兼潮调,半唱消魂绝妙词。”则告诉我们,当时的六蓬船珠娘都会乐曲演奏、演唱,并且会演唱楚地曲调,这就说明,潮汕人与楚地有着渊源联系,依然保留着某些从中原迁徙到广东之后的痕迹。广东人口由三大部分组成,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就是本地土著人,客家人、潮汕人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
《珠梅闸竹枝词》:“野花和露上钗头,贫女临风亦识愁。欲向舵楼行复止,似闻夫婿在邻舟。”则记录了当时微山湖一带船户人家的生活场景。珠梅闸不在珠海,而是在昭阳湖东岸的微山县欢城(古称驩城)镇宋闸村,至今仍存。独山湖、微山湖、南阳湖、昭阳湖称“南四湖”,也是广义上的微山湖。几百年来,微山湖人以船为家、靠船谋生,船与湖,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一汪柔情而野性的微山湖水,见证了船民的苦乐年华,也托起了他们艰辛而多情的人生。李廷敬的《珠梅闸竹枝词》,记录的是船家女的苦?还是乐?读者朋友们自己去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