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大多数人都窝在家里,我也一样,除了必要的值班,就是在家里给家人做吃的,与孩子玩耍,真的像网络上说的那样,再不复工,就会忘了自己之前是做什么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朝夕相处,给了我更深层次了解爱人原生家庭的模样。有朋友开玩笑说,哎,恐怕疫情结束,民政局去离婚的人也不少吧?虽然是一句调侃,却也引来思考。曾经朝九晚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彼此也还会有空间和秘密,这次在一起呆那么久,分分秒秒都是四目相对,可能美感也荡然无存了吧?
我倒不是这样,因为爱人一直在抗疫一线,昨晚抽空回来匆匆洗了澡,换了身衣服,本想让我给他理发,无奈时间有限,跟孩子嘻哈打闹了一会儿,又去一线了。这几日,我带着两个孩子,跟公婆姑子住在一起,好几个闺蜜得知我被“留守”的这种局面都唏嘘不已,称之为“人间炼狱”。的确,很多人是不喜欢和公婆住在一起的,我倒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家里孩子还小,不靠老人,便也无计可施,相比保姆,自己的亲人还是更靠谱。
人都是有缺点的,发现了对方的缺点怎么办?直言?还是忍让?嗨,还是得根据对象来决定,若是公婆,忍让为上吧?若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会简单很多。
“做什么”和“去做什么”看起来一字之差,对我来说,却是目的是否明确的象征。这几句话这几天在家里出现的频率颇多,我经常说“我去做蒸面了”“我去收拾房子了”“我去陪孩子看书了”“我们要做运动打卡了”,简洁明了目的明确。而到了公婆那里则是“做什么吃呢”“一会儿干什么呢”“这个衣服什么时候洗呢”,我听到诸类问句,特别烦燥,但是我依然在忍,最多跟老公打电话诉苦,他安慰我说,人老了,多担待。是的,或许真的是性格、年龄差距,让他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了,生活目标模糊了。可是,家里的姑子也是如此毛病,我断定是,家庭连锁反应。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我看到了公婆教育子女的问题,便反思提醒自己,一定不能重蹈覆辙。若干年后,孩子们会有自己的家庭,他们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取决于伴侣之间的性格以及两家人的性格。我对自己的评价是:相对自律,目标清晰,略有格局。日后,也一定更加努力,好好处理家庭中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多建议少干预指挥,否则就会遭到嫌弃。
工作不忙的日子,或者假期,我会晚起一会,但不会太晚,因为家里有孩子,一定是早于孩子,做准备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家人懒散太多,早餐起床准备好,凉了又热,总让我怒火中烧又不好发作。大人的懒散一定会影响孩子,自己做不好榜样,又该如何要求孩子呢?
公婆的习惯已形成,我作为晚辈,不好发表太多意见。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做好,不要再成为同样的人,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身教大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