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心理账户。我们的钱并不是像实际那样都聚在一起,实际在心中早就有了分配。有些人在吃方面的心理账户就非常大,他乐意把收入的80%花在吃上面,穿、住、行等方面的心理账户加起来占20%,保险、理财方面直接就是零。但也有一些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均衡分配,没有哪方面特别突出的,也没有哪方面特别糟糕的,适当地做一些理财。
每个人的心理账户分配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消费观,我的消费观在很多人看来其实也挺极端的,我衣、食、住、行方面的心理账户非常小,穿的只要不是丑出边界,质量过关就行了;吃的只要能吃饱有营养,味道可以打折扣;住的只要安全不损害健康,小一点偏一点没关系;交通也不需要豪车,方便就行,感觉一个月2000就能养活自己了。
我的第二大心理账户是旅游,我相信很多人都舍得往这个方面花钱,但往往因为没管住衣食住行,所以很难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积攒出足够资金来支撑一次旅行。我之所以能两三个月就出去旅游一次,也是放弃了日常很多的享受,才换来了到处旅游的快乐。
最后是最大的账户——投资,我每个月最低开销2000,那么我刚毕业赚4000时,就花2000,剩下2000做投资,赚6000时,依然花2000,投4000,就算赚过万,也依然花2000,剩下的都做投资。直到被动收入超过2000,也就是说靠投资收益就能维持基本生活,才开始扩大开销。
我想很多人都很难接受我这样的消费观,旁人看来我就像个铁公鸡,但我相信复利效应,雪球会越滚越大,后期增长的速度将超乎想象,未来即使95%用来投资,5%的钱用来衣食住行,只要基数够大,1000万的5%就是50万,年入20万的家庭就算把100%的钱花在衣食住行上,生活水平也是差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