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镇中学的高中部的关闭,使得许多人成为陪读妈妈。异地相隔,考验也随之而来。有的父亲经受不住考验,悲剧随之产生。
林承羽讨厌开玩笑,因为玩笑带有一种不恭,你不知道开玩笑者态度如何,你如果生气,他们反而觉得你量狭气小。
第二次的高考失败,使得承羽进入到了本省的一个不知名的college。这里没有他理想的老师,同学,朋友。大学时,他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三大宝大闹宝莱坞》,女主公的弟弟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只好选择卧轨自杀。起初,承羽并不明白,直到毕业后才明白什么叫做殉道。对有的人来说,人可以没有梦想而活,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梦想已经是他灵魂的一部分。
身为复读生的他有更多机会厘清他们上一届那些美丽女生的绯闻,尽管,他已学会了忘却。可是,在那个压抑的环境下,同伴眉飞色舞地提到那些名字时,他的脑海还是会浮现出她们的影像。
高中时,他喜欢晚上跑步来缓解学习的压力,跑步的时间和距离都依心情而定,母亲很喜欢看到满头大汗的他。不过他会要求自己跑步时,每天想一句格言或是值得记住的话,然后他会把这句话郑重地记在本子上。其实,他也想通过其他方式锻炼身体,例如武术或者其他中国传统的养生术,可是,传统不在了。他还想高考后恶补一下理科,好让自己不至于偏科,可是,高考成绩让他没有心情去这么做。
在读大学期间,图书馆成为他最好的归宿,他如饥似渴地读那些高中只听过名字的名著,大快朵颐地咀嚼书本的滋味,每本书都像一座久经沧桑的宝库,等待着林承羽去开启。他爱书,尤其爱那些大部头的书,那份厚重,带有一份历史的责任,这是前人笔耕不辍提炼的精华。
为了阅读,为了考研,为了出国,这一切都让他体力透支,加之室友们熬夜的灯光使得他经常失眠。
一年暑假,他回家避暑。那晚,他借着夜色,四处游荡。在一家大排檔,他看到了一个父亲朋友的朋友,一个有着一面之缘,满脸涂抹搽油的女人和他敬重的父亲坐在一起,那时,他和父亲的关系已经改善,这使得他不知所措。于是,他学会了演戏,学会在亲人面前掩饰自己的内心,知道把自己的内心逐渐缩小,以致缩小到麻痹的状态。
他无法忘记那个夏夜,那谈笑风生的两个人。他对此望而却步,他猜疑,但又不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无论是好是坏,他也不敢相信从那个男人口中流出的字句,虽然他相信亲情,但总觉得世俗的情总是带有一个脏字。欺骗的滋味,粉饰的亲情。怎么办?怎么办?他反复地问着自己,可是,没有人能给他答案。这使他陷入巨大的痛苦挣扎之中,他于是每年放假都推迟自己回家的时间,对学校,他从未眷恋,只是在那里,他可以一个人静静。
但其中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事情,那就是对佛教的接触。和大多数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一样,林承羽是个无神论者,也曾看不起那些烧香拜佛的人,可是现在,他从那些信徒眼中看到了一个在社会中越来越少的东西——真诚。
高中时,他相信算命,因为那有可能是一种统计科学,但绝对反对偶像崇拜。起初,他读《金刚经》只是认为这是一种思维的乐趣,尽管,这一兴趣遭到家人的反对,并斥之为走火入魔。林父对此大为光火,恨不得烧了儿子手中的经书。庙里的师父告诫林承羽要学会打马虎眼,可是,林承羽很难做到。他喜欢硬碰硬,因为坚持真理没什么不对。国外,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往往提供支持,这令林承羽心生羡慕。就好像他看到一本叫做《爱的教育》的书,突然觉得高中时期的那两个班主任不是愚夫愚妇,而是屠夫屠妇。
人总是希望有一个依靠,于是便有了信仰。人是群居的动物,渴望追随,男人总希望有一个可效忠的对象,哪怕为了这个信仰献上自己的生命。何况你效忠的是一个圆满具足的实体,你唯一的苦闷是知道他们的存在,却无法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你很难过,你甚至不敢难过,因为不想增添他们的麻烦。
学佛使他心态变得平和,一些佛咒也让他不再失眠。他决定为佛教做些事情,想到自己的特长,资质平庸的他写作倒是不错,最近他发现自己有个能力,就是能模仿旁他人的文风,就像倪匡一样。
不过,出版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林承羽很痛心,现在搞文化的人更像是个商人,而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耻辱。结果,没人在意所谓的文化,只在意那些充满泡沫的商业价值。
对于祖国的未来,他无法改变,他也哭过,思考过,到头来依旧是痛苦缠身,学佛让他放下,又让他放不下,最后,他知道珍惜当下。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