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出生于1978年-1995年之间,个人可投资资产通常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新二代”们已经逐步成为投资人群的中坚力量,他们又如何进行资产管理呢?
一:四个“新二代”的故事
小A的父母赶上了北京建设改造的高峰期,家里在西北四环、五环间的几间平房被拆迁后,收到了上百万的补偿,并被分到几套安置房,资产瞬间超过千万。
小B的父亲是民营上市公司老总,小B从小接受海外教育,从英国G5某名校硕士毕业后,将父亲给的几亿“创业资金”运作到5倍以上的规模。
小C的父亲改革开放初期自主创业,成为国内IT行业元老之一。小C赴美留学,毕业于美东某常春藤名校,后被华尔街某投行录取,参与了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项目,成为那个投行全球最年轻的华人董事总经理(MD)之一。小C自幼被父辈的创业经历所吸引,最终也加入到回国创业大潮中。
小D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小D本科攻读国内C9某高校计算机专业,之后去美国加州攻读博士。毕业后本想留在硅谷长期发展,然而不想中途事业遇到天花板,随后选择回国创业。凭借过人的技术优势和出色的商业天赋,最终拥有了一家估值上亿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二:“新二代”新在哪里
小A、小B、小C和小D,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这类家族拥有一定资源,自身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并且注重教育、事业和公益的群体,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那就是“新二代”。“新二代”大多出生于1978年-1995年之间,个人可投资资产通常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
新二代又细分为房二代、民二代、创二代和Tech二代4类。其中,上文提到的小A是“房二代”的代表,主要继承了父辈的房产、土地;小B则是“民二代”的代表,这类二代主要继承了有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小C是“创二代”的代表,属于创业群体及大型企业高管子女;小D是“tech二代”的代表,掌握着高新技术并拥有高收入。
价值观方面,“新二代”大多推崇“富而不骄,华而不傲”,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传统“富二代”中的一股清流。
理财观方面,“新二代”总体追求长远回报,并热衷于投资股票和债券,不热衷于借贷类投资,关注行业总体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大部分“新二代”对投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通常倾向于自己做投资决策。
三:“新二代”管理财富趋向机构化
小A受益于父辈的房产,更倾向通过不动产投资进行财富增值——曾将“抵押老房贷款付新房首付、新房房租还新房月供”的投资套路用得炉火纯青,投资一度遍布国内外。但随着国内多个城市出台房产限购限售政策,以及随后的外汇禁购海外房产政策的颁布,房产投资渠道逐渐收窄。这时,小A参加了一个资产管理机构举办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推介会,这让小A发现了一种更加稳健并有效的投资产品,可以让他继续多元化地投资不动产领域。
REITs是一种投资商业物业的金融工具,流动性高于不动产,且运营透明度高。REITs通常投资成熟的、租金收入稳定的物业,收益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和房地产升值,长期收益水平通常高于股指,如果购买REITs类QDII基金,还可以变相做“全球房东”。
小B、小C和小D在继承父业或者独立创业的过程中,在投融资方面与风投和私募这些股权投资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个人财富管理方面,自然而然也倾向于通过股权投资来捕捉行业风口的机会。但是近几年IPO监管收紧,并购趋于理性,融资项目参次不齐且泡沫严重,以往“击鼓传花”的退出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市场上,近10年国内私募整体收益水平甚至低于中证500指数的增长率。国内部分资产管理机构已推出了中证500ETF基金,主要投资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板块,可以及时把握热点主题投资机遇,提供了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的一个新选择。
四:机构化理财需要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
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来说,投资者观念的新变化将为市场发展提供新机遇。在美国,财富管理机构所出售的金融产品占据美国近60%的市场份额,并依然有增长趋势。这个比重远远高于中国,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未来中国的投资趋势也将向机构化靠拢。
“新二代”作为未来中国投资人群的中坚力量,在既有资源、专业背景、风险偏好上非常多元化,这意味着资产管理机构需要个性化地针对新二代投资需求设计相应投资组合。
财富管理平台的安全性、专业性和品牌知名度是最受“新二代”关注的三个要素,这就给行业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强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资产管理机构应该抓住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机会,把握住已经突破人民币50万亿元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通过丰富、动态、定制的投资组合,为投资人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