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启蒙诗歌排行榜上,稳居前三名的当然是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还有“任性哥”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咦?不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吗?什么时候变“任性哥”了?
当然任性了!你再读读这首《春晓》,难道没有从鸟鸣声、风雨声中看出来别的什么意思吗?
正是春困的时候,外面的鸟叫声却把我吵醒了,啊,原来下雨了,那么你们上班去打卡吧,记着带伞,我要再睡会儿,睡会儿,睡——会儿——呼——呼——
能把睡懒觉也写得这么理直气壮、这么有诗意、这么美好的,不是“任性哥”还是谁?
然而孟浩然的任性可不止睡个懒觉就算完了,他的人生,就是由大大的两个字组成的——任性!
01
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湖北襄阳西南的岘(xiàn)山上,有一处叫做“涧南园”的庄园,这家女主人生了个男孩儿,孟老爷咬定他们是孟子的后代,所以给儿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浩然对于祖宗留下来的“浩然”二字没有多少理解,可是却得了这个“气”字的真传:至大至刚、很有个性!
岘山风景很美,据说这座山是伏羲死后葬在这里、他的身体变化而成的山,这里还有一条汉江从山脚下蜿蜒流过。
孟家有自己的田产,生活小康,如果照孟老爷的安排,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参加高考,即科举考试,然后谋个一官半职,不求他做多大官,也不求他发多大财,只要是国家正式编制,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小浩然果然不负他爹对他的期望,聪明好学。平时他埋头在一堆堆的四书五经里,累的时候,最喜欢手拿一本《陶渊明集》,走出书房,走出庄园,坐在岘山的最高峰上大声朗读。
有时候他会和弟弟划船渡过汉江,到对面的鹿门山去游玩,孟浩然最崇拜的庞德公,东汉末年就隐居在这里。
十七岁的时候,他在襄阳本地的考试中崭露头角,只等来年去京城长安实现他爹的伟大理想了。
就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孟浩然做了一个大胆而又任性的决定——拒绝参加科举考试!
怎么回事?不是学得好好的吗?十年寒窗啊!怎么说不考就不考了?
孟浩然的理由是:我不能去给一个混乱的朝廷做帮凶!
原来在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统治的武周时期,武则天临终还政给儿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的统治。
懦弱无能的唐中宗李显,他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为了夺取政权,居然合伙把他给毒死了!李显的弟弟李旦的三儿子发动政变,杀死韦氏,然后实力挺爹,李旦就这么在儿子的帮助下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倒霉的李显,他爹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将来他儿子也是皇帝,关键连他老娘也是皇帝!你说他是该庆幸呢还是该悲哀呢?
孟子他老人家曾经曰过: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
在孟浩然心里,李旦这个皇帝就当的名不正言不顺,你怎么就允许你的儿子去抢你哥哥儿子的皇位呢?你这种行为就是不仁、不义、不正!你怎么能服天下!
孟浩然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这个严重的后果自然对大唐王朝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响,在家里却像是炸开了锅,一家人轮番劝说,孟浩然就是一梗脖子:我说不考就是不考!
单纯热血的青年啊,你怎能理解皇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政治斗争!如果孟浩然知道唐朝经历这场大乱之后,发动政变的那个三儿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他会开启唐朝的一个新时代——开元盛世,还会不会放弃这次考试?
孟浩然却还要把任性进行到底,他提出口号:文不为仕!
这可是连退路都没给自己留呀,学习不是为了做官,那么你后悔了又想做官了该怎么办?
这有什么!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
浑身“浩然之气”的孟浩然才不会考虑后悔不后悔的事,他人生的任性之路才刚刚开始。
02
孟浩然很快就经历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因为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和家人闹翻了天,孟浩然离家出走了,他在家对面的那座鹿门山住了下来。
他要模仿庞德公隐居这里,东汉末年是乱世,现在天下也乱得很,从他出生到现在,已经换了三个皇帝了。
有几位朋友经常来拜访他,他们就是“襄阳七子”,这几个热血青年在这里谈诗论文、纵论天下。
就是这时候,孟浩然认识了一个美丽动人、身世可怜的女孩儿,十七八岁的如花妙龄,因为没有了父亲,她要赚钱养家,跑出来做了歌女。
情窦初开的孟浩然很快就爱上了她。
孟浩然的长相像他家乡的山水一样清秀,“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他很瘦,个子很高,哪里都是细细长长的。细细长长的胳膊腿,细细长长的眉毛眼,可是他的心却很狂野。
他料定父亲不会同意他娶一个歌女做妻子,直接跑到女孩儿家里拜堂成亲了!
他以为生米煮成熟饭就会万事大吉,可是他低估了孟子家的血统,作为一个大思想家的后代,你可以任性,可是你爹也很有他的个性:倔!
拜堂成亲怎么了?没门儿!甚至连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他爹都不让进门。
于是“任性哥”和“倔老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向谁低头。
最后是“时间”做了裁判,他老爹熬不过时间,死了。临死之前还交待给家里人:“绝不让那个歌女进门!连守丧都不允许!”
孟浩然傻了,赢了爱情输了亲情,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从二十岁成亲到二十六岁父亲病逝,孟浩然只和父亲见过一面,父亲拒绝承认他的妻子后,他负气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涧南园。
人生两件大事,学业和婚姻,他任性的没有一件听从父母的意见。
就在他婚后不久,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从此后进入开元盛世,一个生机勃勃、万邦来朝的大唐出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他当初选择参加科举考试,已然完成了父亲的心愿,父亲即使是死,那也是含笑九泉!可是如今呢?
孟浩然跪在父亲的遗体前用力捶打着自己的脑袋,失声痛哭。他发誓,要给父亲守孝三年,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父亲的愿望——谋求官职,光宗耀祖。
孟浩然的确这么做了,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做官,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谋求、谋求、谋求……
03
开元五年(707年),二十九岁的孟浩然走出襄阳,用了八年的时间漫游吴越,游历了湖南、安徽等地。
八年?一直在旅游?这么任性!
对啊,还记得孟浩然的那句“文不为仕”吗?当初是他要放弃科举考试的,现在去参加考试,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不过漫游各地结交朋友、寻求机会找人举荐亦属当时文人的风气,然而八年的时间也太长了吧!结交到朋友了吗?
当然结交了,孟浩然人缘特别好!落魄的文人、被贬谪的官员、同船的驴友,甚至他生病了住了几个月旅店的小二,遍地都是朋友!
朋友要去江南了,他写诗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
“天涯一望断人肠”还不够,还要送礼物: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
有钱就是任性!
欣赏完钱塘江的大潮,在回去的船上立刻向同船的人表达“同舟共济”的缘分: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渡浙江问舟中人》)
去拜访一位很有才的人,谁知到那里却得知他被贬官了,那就写诗表达一下同情吧!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真挚的友情的确非常感人,可是什么用都没有呀!眼见得当年的“襄阳七子”,有好几个都做了官,要么通过科举考试、要么被推荐,都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只有自己还在游逛,孟浩然决定:结束漫游,到东都洛阳去。
好吧,三十七岁参加科举考试,也还不算晚。
No、no、no,你说错了,他不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他是去“干谒”的。
在唐朝,做官不只一条路可走,除了参加考试之外,官二代、富二代的可以得到举荐,有才华没出身的可以选择“干谒”,就是带着你的诗歌去拜访那些名气大官也大的人,让他们帮你推荐。
开元十三年(725年),孟浩然来到了东都洛阳,谋求官职。
那时,唐玄宗带领文武百官要去泰山封禅,所以东都洛阳是天下中心。
孟浩然把他的“求职信”呈递给了丞相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如此烟波浩渺、气势宏伟的八百里洞庭,我想要过去吧,可惜没有船和桨,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在那里钓鱼的份儿了。
张丞相立刻就看懂了:哦,你这是羡慕我举荐了不少人,也想当大鱼,上我的鱼钩呀!这么有才,来吧,就是你了!
张九龄把孟浩然举荐给了朝廷,可惜唐玄宗不想吃这条鱼。
这首诗却因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干谒诗”的典范。
比孟浩然小11岁的李白,若干年后写下“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誓把狂傲进行到底;而比孟浩然小22岁的杜甫,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则更是彪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