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传》读者见面会,在西安曲江贾平凹馆举行,我约上我的小伙伴前往,希望能见到贾平凹先生。小伙伴说出席嘉宾名单上就没有贾平凹,我肯定会失望的。
心诚则灵,我俩刚找到贾平凹馆,对面就走来贾平凹先生和他的朋友,早两分钟晚两分钟,我都没有机会和他问好,没机会告诉他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他就是一个憨厚的邻家大叔,平和而又耐心,面对很快围上来的热情读者,他应答着大家的问好,耐心地和大家合影,很随和。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国外出版后,有一位记者看过后打电话给钱先生,希望见他一面,钱先生委婉睿智的拒绝了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
我很喜欢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虽没有非见不可的冲动,但我却有一种贾平凹情结,那源于我的少年时代。
三十多年前,我在陇东的荔堡中学上初中,学校虽然简陋偏僻,却有着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没有学业负担,没有升学压力,看课外书是我们最大的乐趣;学校的几个语文老师都爱写文章,在当地的杂志《崆峒》上经常发表,我的班主任王天恩老师,是当时学校有名的文艺青年,他为此还去省里参加了作家交流会,回来后在课堂上大谈贾平凹,还特意交代同学们,“凹”读“洼”的音,也是“洼”的意。我现在还记得王老师讲到贾平凹每年要写多少万字的作品时那种激动崇拜的神情。彼时,我正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小说海洋中,对王老师也是崇拜有加,他的话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从此,我记住了“贾平凹”这个名字,还盲目地对他有好感,但是没有机会读到他的作品。
当贾平凹的《废都》最火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了,读了此书,却大失所望,以我当时的理解能力,我可没有读懂他文字背后那么多的讽刺意义,我觉得那纯粹就是一个小黄书。
我搁置贾平凹,再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他的名字倒是越来越响亮了。
2010年,我来到西安,做了图书编辑,有个同事和我聊起贾平凹,她说她随朋友去了一趟贾平凹的工作室,贾平凹很随和,和同去的每个人都合影,还给每人送了一本签名的新书《古炉》,年轻的她根本读不进去,借给我,让我慢慢读。
《古炉》吸引了我,让我对贾平凹先生肃然起敬,我也和我的老师一样地开始崇拜他。
小说中的古炉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的缩影,贫穷、沉闷、无聊的乡村生活,既有生老病死、人情冷暖,也有革命的狂热冲动和人性扭曲,书中展现了最原生态的农村生活。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蚕婆和她的孙子狗尿苔,蚕婆如我的奶奶一样的善良隐忍;还有那些西北的地方风俗描写,一如我的童年经历。
于是,我回过头去重拾贾平凹的作品,又读了他的《秦腔》,借用艾青的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来说,那就是为什么《秦腔》这部作品能打动人,因为贾平凹对家乡的那片黄土地爱的深沉。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到目前为止,《秦腔》是他的作品中评价最高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秦腔》是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农村的嘈杂世风图:展现了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作品中的夏天义一生刚强,他以有五个儿子而自豪,到老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赡养他,最后在山体滑坡中被掩埋了,给儿子连丧葬费都省了,多么恓惶的结局。
后来我又读了贾平凹的一些散文,有写他父亲的、写他母亲的、写朋友的、写初恋的,都是那么朴实真诚,却不乏深邃的哲理。
有人觉得他的文章和他的人一样“土”,确实如此,文如其人,他农村的成长经历,他固有的那种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许在西安城里的文人圈子里,就是“土”了。
在西安,对贾平凹说三道四的人还真不少:有人说贾平凹打麻将输了不给钱,以自己的字抵赌资;有人说他跟贾平凹住一小区,贾平凹的人品不咋地。他们都是贾平凹所谓的熟人,他们说贾平凹不好,无非就是贾平凹让他们失望了,他们也许没有读过贾平凹的作品,即使读了也没有产生共鸣,只是知道贾平凹是名人、是大作家,在他们眼里,贾平凹就该像侠士、像圣人一样地光灿灿,结果发现贾平凹和自己身边的普通人没有两样,也有很多人性本身的缺点,比如小气、爱钱、看重领导等等,这些传闻从来不会动摇我对贾平凹的敬意!
因为我喜欢贾平凹的作品。
贾平凹大多数作品都是聚焦西北农村。后来,他把目光触及到了西安城里的人,这才有了《高兴》,高兴是西安城里的一个收破烂的,作者满怀悲悯,关注到了社会最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这样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在当下文坛是没有卖点的,他却坚持创作,这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当商业文学都在写霸道总裁、写高富帅、写白富美的时候,或者是穿越或者是宫斗作品大行其道的时候,贾平凹固守着自己的一方精神圣土,关注着中国最普通的群体——农民,以文字最本质的力量呼唤着人们的良知,这才是我最尊敬他的地方。
贾平凹的《带灯》,关注的是基层乡镇干部,带灯是小镇上的公务员,有工资,比普通老百姓强多了。她爱美,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她很善良,是骨子里的善良,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为难百姓。最终她还是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最后竟然得了夜游症,以悲剧结束。用贾平凹自己的话说,“带灯”指萤火虫,它们从自己身体里发出那点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一星半点的世界,带灯就是有良知的基层干部。
贾平凹在《废都》之后沉寂了很多年,后来他的作品喷薄而出,他认清了自己从哪里来,以深厚的西北文化做根,写出了精品。我觉得贾平凹写《废都》就像舒淇当年拍三级片一样,后来他们都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头条问答里有人提问,除了莫言,中国作家中谁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的是贾平凹,他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莫言好,贾平凹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佳得主。
贾平凹的作品累计出版已经有几百万字了,我只是读了其中一点,他还在努力地写,我也会一直认真地读。我对贾平凹情有独钟,如同他对他的家乡情有独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