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大哥》。我上大学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耽美小说。上大学后有一天朋友说她最近看了本好看的小说,分享给了我,让我去看看,那是我第一次看耽美小说。这本小说我看的次数,仅次于《我的鸵鸟先生》。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如果看到好看的文章、听到喜欢歌、读了喜欢的小说、碰到精彩的剪辑,就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去重复,我记得我曾经非常喜欢一首歌曲,我把它单曲循环了半学期。
小说《大哥》感动我的并且让我反复去看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大环境描写的残酷性真实性。小说作者在描写其中一个男主——十三四岁的少年魏谦带着妹妹独自在一个小县城艰难生活的社会环境时,我被震惊到了,我也来自小县城,生活的环境的确比作者笔下的社会环境要好很多,但是偶尔一些细节的描写却是和我的生活很接近,所以当初第一次读这个小说时我哭的撕心裂肺,有对小说人物遭遇的难过,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书中作者描写的社会环境给我造成的。看完魏谦辍学之前的生活,再回头去看作者第一章开头第一句引用的余华的话: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我的心里不由地生出对作者的敬佩,敬佩作者强硬的文字功底,也敬佩作者对社会小人物观察的细致入微。比如书中有这么一段来简单描写魏谦居住的地方“老筒子楼,典型的城市棚户区,楼下是个垃圾场,乱糟糟的,邻居们的素质和经济能力都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不大友好。仗义和自私,热心肠和不友好,他们毫不矛盾地与这片居民区的贫穷和落后并存,诡异地和谐着。”词藻不华丽,简简单单的描述中,把魏谦的生活环境交代的清清楚楚。读来令人心酸又难过。
第二,《大哥》是我读过的网络小说中对人物心理描写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排在首位的一本小说了。以前也读过很多网络小说,有些小说只塑造华丽牛逼的主角背景,要不就是重在走恋爱剧情,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少的可怜,尽管有一些,但是你读过以后那些便觉得那些心理描写只适合主角,不具有普遍性。《大哥》这本小说心理描写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对主角心理的描写有很强的普遍性,更容易感染人,让读者与主角感同身受,同时在心理描写中配合着动作上的细节描写,两方面配合完美,加上作者恰当的描述,整本小说给人的感觉瞬间高级了起来。举例看,“一开始,他(小说另一男主魏之远)连床和沙发都不敢上,到了晚上就往墙角一缩,像条小野狗一样睡在地上。似乎是只要有一个能避风遮雨的屋顶、几口干净的饮食,他就已经满足了。”“他在家里简直勤快极了,每天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他戒备而谄媚,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个附庸,又像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对于陌生人,他的眼神简直让人瘆的慌,眼珠像黑豆,看人的时候直勾勾的,像个不好惹的野狗崽子。”看到魏谦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带着妹妹在这个社会底层为生活打拼的同时收留下魏之远的时候,我的心里说不出的堵,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读小说那种说不出难受点在哪。在看到魏之远被允许住进屋里的战战兢兢后,我突然想起之前上一节演讲与口才的选修课,有一位同学演讲时提问到我,她问我生而为人,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记得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四六开,四分的善六分的恶。在我没有接触网络之前,我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当我看到那么多的之前从未不敢想的新闻案件后,当然也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开始把人性善恶四六分了。但是在我看完小说《大哥》后,我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之前错了,人性本是善的?我知道这只是一本小说,是虚构的,不真实的,但是文学的作用不就是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吗?更加乐观的面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吗?我觉得这本小说对我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做到了。我也更是对作者捕捉人物心理时的入木三分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