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题目有些绝对,但往往事实就是如此。
除了各地的党报党刊以外,其他的报纸似乎都面临生存问题,要不是紧跟时代健全官方网站的建设,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估计大多数地方报刊都将频临倒闭。
不可否认,报纸对人类进步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面对极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还会有多少读者愿意自掏腰包订阅报纸?还有人心甘情愿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吗?
从传播速度与传播面来说,纸张传播的效率远远无法与手机的传播相比较。但人们总是从意识上认为,报纸上的消息较为可靠,网络上的信息却杂而乱,仅留一丝丝的权威而艰难地生存着。
文晨昨天发了个朋友圈:“传统报纸生存的空间仅在于新闻采访及新闻报道的合法性,其本身的传播方式和发行途径其实早已被时代所淘汰。继续规范移动互联网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合法的主体和规范的运营模式,或将是一场时代性的媒体变革。 ”这两句话似乎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
报纸靠啥发行?靠摊派?靠发行人员?还是靠读者自主订购?每到发行季节前,基层各企事业单位便开始预算报纸征订的经费,除了摊派的征订任务以外,便是报社人员上门卖报的“苦口婆心”。
报纸也是一种产品,上门便是一种推销,吃个闭门羹也是常有的事。有些单位记者与工作人员全体动员,只为搞好当年的发行工作。可见,报纸发行工作已经成为了“求爷爷告奶奶”的事情了。
有人说,现在有些报纸的发行量都不如一个个人微博账号、公众号的粉丝量。这句话不假,如果将大大小小的报纸真实发行量拿出来晒一晒,或许大都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然,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报纸也免不了抱网络大腿,在互联网上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打造以XX报主办的官方网站,或XX报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移动客户端等平台,依靠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的特有权利生产内容,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除了主办的主体是新闻单位以外,其他的与商业网站没什么区别。
是的,这也是一条路子,但面对互联网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对于那些改制后自负盈亏的报纸来说,谁又愿意这般投入?(文/司马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