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楼:其一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其二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其三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江南三大名楼”一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称颂。其中,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更是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著称于世,一举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其实是一个“复制品”。因为最早的滕王阁并不在江西南昌,而是在山东滕州。这两座滕王阁均是滕王李元婴建造的行宫,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是李元婴被贬到洪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之后因为思念故地滕州而建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就是一个“复制品”。当然了,李元婴后来在四川阆中也复制了一个滕王阁。所以,历史上就先后出现了3座滕王阁。
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派驻滕州,受封为滕王。值得一提的是,李元婴并不是历史上唯一的滕王,包括李元婴在内,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7位滕王。当然,在这17位滕王当中,最有名气的滕王还得非唐朝滕王李元婴莫属。
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的熏陶,因此在音乐、舞蹈、绘画(尤喜画蝶,是滕派蝶画的鼻祖)上均有一定的造就,艺术修养比较高,属于艺术青年。这样的性格就造就了他的一个特点——特别喜欢“平地起高楼”。
在山东滕州担任滕王期间,李元婴兴建了一个阁楼,并命名为“滕王阁”。但是,他“平地起高楼”的心真的停不下来,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又继续大兴土木、苦心营造亭台行宫!最终,他因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引起了当地老百姓极大的愤慨,险些酿成“民愤”。为了平复和安抚当地百姓的情绪,唐高宗李治不得不下令将自己的这位“好叔叔”贬到苏州。李元婴被贬后,他在滕州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就没人打理了。最终,历史上的第一座“滕王阁”也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而彻底毁了。
在苏州当了一段时间刺史后,李元婴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受命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来到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李元婴心中“平地起高楼”的想法又慢慢升腾起来。这个想法按捺了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了,因为他太思念故地滕州了。次年(公元653年),李元婴重操旧业,选址赣江之滨(今南昌市东湖区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广聘能工巧匠,再次建起了一座直插云天的楼阁——江西南昌滕王阁。
不过,李元婴本人并没有给滕王阁带来多大的名气。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之际,“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倚马万言、洋洋洒洒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滕王阁才一朝成名、爆红大江南北,成为三座滕王阁当中名气最大的一座。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不过李元婴心里清楚,此次改任其实是自己第三次被贬,是自己的侄子唐高宗对自己的警告,是提醒自己适当收敛收敛。但是,李元婴放纵惯了,尤其阆中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他怎么可能吸取教训呢?很快,李元婴就又按照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阆中滕王阁,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三座滕王阁。
据《舆地纪胜》记载:李元婴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合称“滕王阁”)。在这里,李元婴过了五年“乐而忘归长安”的日子,最后死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葬在玉台山上。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历史对于这位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的滕王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他建造的滕王阁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名胜。遗憾的是,山东滕州的滕王阁在当时就已经被毁,没能保留下来。幸运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为有王勃这位大才子亲自打call而爆红;阆中滕王阁也有幸流传至今,并被开辟成滕王阁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