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心系群众冷暖,践行初心使命,凝心聚力促进主题教育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在“用乡音、传党音”中凝“人民心”,聚“行动力”。基层宣讲工作主要面对的是一线群众,目的是打通群众对政策理解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脱离实际,难免会影响宣讲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提前“备好课” ,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将宣讲内容的精神实质吃透,充分调研当地群众想听什么、关心什么、厌恶什么,广泛搜寻涉及宣讲内容的身边事例,为开展宣讲做好万全准备;另一方面要做到“入乡随俗”,说方言土语,拉近彼此距离,要创新宣讲方式,可以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现场教学等宣讲载体,结合身边“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将“政策方针”化为“朴实道理”,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有共鸣、愿行动。
调查研究下基层,在“访民情、纾民困”中凝“实干心” ,聚“担当力”。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涉浅水”式的调查研究只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政策制定与实施产生“割裂感”,更可能带来脱离群众的风险。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研必须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移、心思向下沉,要把每次调查研究当成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形式,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一板子盖到边”的韧劲直入问题“深水区”。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烟火气”,常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用“板凳会” “院坝会” “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唠唠“家常小事”中提炼时刻关切的大事,从“言外意” “画外音”中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还要善于对搜集的“一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在“解纠纷、化矛盾”中凝“责任心”,聚“为民力”。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但其成因多种多样,复杂多面,仅靠“悬丝诊脉”根本无法“切准病灶”,必须将信访工作的关口前移,找准源头“对症下药”,才能避免信访工作的“被动受理”局面,将“病根”彻底祛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带着深厚感情往“矛盾窝”里钻,一方面主动化解信访积案,走出办公室开展实地调查,厘清矛盾双方关键信息,按照法律、政策和相关规定,运用调解、教育、评审等办法,公平、公正、公开调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运用好“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实时掌握群众的堵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信访工作真正地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第一时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现场办公下基层,在“沉一线、办实事”中凝“公仆心”,聚“执行力”。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工作形式的创新升级,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部当以“实干”为先,哪里有群众的诉求,哪里有发展的堵点,干部工作就应该深入到哪里。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办公桌”搬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打破阻碍群众办事的“无形壁垒”,提供办事“一站式”服务,缩减事项办结的时限、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深入一线解问题、深入一线化矛盾既要以“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干事态度,对立即能解决的问题稳扎稳打、即收即办;又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作风,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紧盯不放、限时办结,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