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们进行了数学半日研讨,研讨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
孙启臻老师的分析,很有探索性: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决问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引导。
紧接着,其他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朱瑞梅老师:孙老师很注意紧密联系生活,不单是教计算,而是把计算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王静老师:这节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为有整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可以自主探讨: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
宋瑞宁老师:学生自主看书这一环节特别好,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我觉得通过本次半日教研,我们有一定的收获,但是感觉要提高效率,落到实处,还需要不断改进。我认为教研不需要半日,否则收效与时间付出很可能会不成正比,而且也不要紧紧局限于一个课题,可以探讨一周中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分享在某个教学点上老师们的成功经验;预测下周学习的内容的难点,共同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