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50岁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跟他20岁的时候一样,那他就浪费了30年的生命。——穆罕默德·阿里《花花公子》杂志访谈。
一、马明哲: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1、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2、平安的“人才观”:那些在原单位受到表彰与重用,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往往是最顶尖的人才,绝不能放过。
3、杰克·韦尔奇在《大道至简》中说:“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这一宗旨适用于任何企业。”
4、马明哲就明确提出“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5、执行力的保证三要素:第一个是执行的标准,第二个是执行的纪律,第三个是执行的能力。
在标准上,不仅要强调高度一致,而且要有详细的行动方案和周密的计划,做出去就要在客户心中形成统一印象;
在纪律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措施来保证;
在能力上,我们强调团队的执行能力,强调持续力。
6、“一个人做事快点,顶多叫执行,一百万人的同进退,那才是执行力。”
7、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冬天》里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企业家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的危机。
二、决策:如何更好做出决策。
1、从自身成长、进步的角度看,领导到底选择A还是B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了解他为什么选A或B,也就是他决策背后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决策背后是怎么思考的。
2、高质量决策背后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三个维度:第一是价值观,第二是远见,第三是逻辑。
1)价值观就是你头脑中所能够储存的所有价值偏好的重要度排序。也就是说在你头脑中,你认为什么更重要。
2)远见=格局+视野。
空间之上即格局,时间之外即视野。“远见”就是算别人算不清楚的账,就是“算大账”的概念。
3)逻辑最基本的要求:自圆其说;一个逻辑上不对的事情,在现实中也走不通。
3、好组织的三个特点:相互赋能、高度共识和整体演化。
三、关于财富的认知
1、最大收获:不要指望用工作赚钱
这应该是截至现在看到的关于“工作和金钱”关系的最深刻的洞见与观点。我也忽然想明白了以下事情。
首先,工作与薪酬。
公司所有者没有让你更加富裕的义务,只有工作付出与薪水相对对等的义务,维持相对稳定的雇佣关系;所以,指望正常工作实现财务自由,这个想法本身是有问题的;反之,若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跳出给人打工的范畴。
其次,想想自己更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能够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2、穷人、中产与富裕的人思维背后的差异
如果按照里面对号入座,我属于中产范畴,但是实际上收入远不到。还有很大距离与空间。
3、梳理下自己的消费观
纸质书支出
现在最大的支出应该是:书,一年大约1-2w的支出。在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说,像我这样趁着活动低价买书、囤书,就是一种“穷人思维”的表现:让我不禁汗颜,我也深深的落入了“穷人陷阱”?
就像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还没有通过较少的书提升自己的能力情况下,那还是尽量多的先去阅读一些书:量变引起质变,也是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只是像我这样读到多少的“量”,才会引起“质”的变,不得而知。
对的事情,就要坚持;逻辑上行的通,现实就有意义。
衣服支出
其它的就是自己“虚荣心”驱使下的衣服等消费,其实也不能完全认为虚荣:毕竟,自己职责性质决定的人靠衣装马靠鞍!
而且,穿着得体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尊重,这是成熟人应有的体面观。
4、问自己一些问题: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或特长是什么?自己的劣势和短板是什么?自己当下能做的改变是什么?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2、本书目录
3、思维导图
4、本书精髓:资本主义精神究竟是什么,以及这种精神气质与新教伦理有什么关系。
(二)前言
1、马克思眼中“万恶的资本主义”
《资本论》的作者卡尔·马克思。他说“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他眼中,资本主义代表着贪婪、压榨,而且也因此终将灭亡。
2、作者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理性的表现,是西方文明的独特性所在。
3、本书以资本主义精神为核心话题,提炼和表达“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在解释完这种精神气质之后,韦伯又将它与新教伦理联系起来,认为两者是高度伴随的关系: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是经常出现在一块的,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本书主要内容
(三)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
1、资本主义精神:挣钱光荣,花钱可耻。
2、首先资本主义精神以挣钱为荣,把挣钱当成一种义务,为了挣钱而挣钱。
1)在17世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认为赚钱是贪婪、肮脏的,甚至鄙视商人。
2)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排名,也是按照“士、农、工、商”,把商人放在最后位置,可见一斑。
3)背后逻辑与原因
A.人们并非天生就希望多挣钱;要在“挣得多”和“干得少”之间做选择的话,人们更倾向于“干得少”。
B.那时对多数人来说,挣钱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挣来的钱是用来消费,没人想到用来投资。
4)所以,韦伯认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应当把挣钱看作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挣钱本身就是目的。
3、韦伯承认赚钱,但不承认违背伦理道德的不惜一切代价的赚钱;并提出赚钱美德:勤劳、守信和节俭。
4、挣钱可以,花钱克制;资本主义不鼓励花钱,而是克制欲望,不要冲动消费和做剁手党。
(四)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的关系
1、误解: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即: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
2、实质:二者是高度伴随的;高度伴随性,就是这两个东西始终出现在一块,但并不一定是谁影响了谁。
3、新教VS天主教
1)新教
A.新教主要指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罗马天主教的各个基督教派。
B.新教与天主教的一个主要区别:新教认可俗世劳动的意义,鼓励信徒从事经济活动。
C.因此新教徒一般也比天主教徒更加有钱,更愿意从事商业活动,比如以技术工人、资本家、其他工商行业为职业。
2)天主教
天主教徒宁愿收入微薄也不愿意从事商业,他们宁愿选择一种更安逸、宁静的生活方式,比如历史学、语言学等。
4、社会科学VS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因果关系易于确定
你在研究物理、或者化学的时候,都可以通过精确的数据计算、实验来证明两个东西的因果关系。就像做数学证明题一样,你可以大胆地说某两个化学元素经过反应生成了另一个元素。
2)社科领域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因为社科领域某件具体事情的影响因素太多、太复杂,而且你还没法用实验证明这种因果关系。也没法通过量化的研究证明具体的影响程度。
3)这也侧面印证了人类是多么复杂的动物
(五)新教徒的工作观和财富观如何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
1、新教徒的工作观
1)来自于一种叫做“天职”的教义:人履行在现世中的职责是上帝安排的;现世职责就是劳动,或者理解成我们所说的工作。
2)按照这种“天职”教义,人应该努力工作。这种观点的重要意义是:它第一次让劳动变得有意义起来,证明了劳动是上帝的要求。
3)在此之前,劳动是被认为没有意义的,大家都鄙视劳动。
A.古希腊人鄙视劳动的:社会里的机械劳动都是由奴隶完成。
B.希伯来人也痛恨工作,根据圣经记载,人是有罪才被罚做工的。
2、马丁·路德改革
1)观点:劳动是唯一能够取悦上帝的方式,他严厉批判了天主教瞧不起劳动的观点。
2)意义:到了这里,劳动就开始变得有意义,它是在服务上帝,是道德的、光荣的。
3)缺陷:路德对于劳动的观点还是相对保守的。比如路德主张每个人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不提倡多干或者跨行。
3、加尔文的“预定论”
1)含义:你是否被得救,跟你生前的行为没关系,是你出生前已经被上帝决定了的。
2)后果:直接导致了巨大的宗教焦虑~如果我能否被得救跟自己生前行为没关系,我就不能主宰这件事,我自己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救。
3)对策:赶快证明自己已经被上帝选中;信徒就开始寻找各种证据。试图证明自己已经是上帝的选民;他们最后找到的证据就是世俗成就。
4)努力越努力,成就越高,越说明上帝已经选中你了;自此,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证明自己被上帝选中的手段。
5)这个世俗成就不是你努力后的报酬,而是一早就埋在某个地方的宝藏,一个礼物。你的工作所承担的意义不过是找到这个宝藏。不是你的工作本身创造了那么多的黄金
4、财富观
1)财富是上帝的,我们创造财富不过是在帮上帝打理财产。就是说,财富实际上是上帝所有,人不过是上帝财富的一个托管者,我们人是上帝的管家。
2)财富的所有权是上帝的,但是上帝信任人的智慧和忠诚,因此把钱财交给人来管理;创造财富,对财富进行使用完全就是在服务上帝。
3)如何打理财富
A.首先,你要像管家一样只管赚,不管花。
B.其次,追求财富的手段要合理,要不断谴责欺诈和贪婪,提倡诚实、守信。
C.最后,你要像慈善家一样,把上帝的钱用于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以此荣耀上帝。
(四)个人感悟
1、信仰的巨大力量
我是无神论者,所以对所谓的天主教、基督教可谓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等教义有很多信徒;对这种现象我还是很理性主义观点的:存在即合理!
2、看似当下稀松平常的观点,却经历很长时间社会进化才为人们接受;文化与文明,是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的。
3、克服世俗力量和观点,确实非常难;它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墙或者一张无法逾越的网,将人们紧紧的束缚。
4、涉及到人,一定要考虑到人性及人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