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这是张德芬老师在《断舍离》书序中提到的一句话。令人动容。
长久以来,因为儿时想要却无法得到的经历,让我在成长之后变成一个喜欢囤积,喜欢网购的人,超市的零食堆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我曾经也以此做为舒缓不快乐的行为方式之一,通过购买的乐趣来弥补和转移内心的迷茫,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些我所依赖的方式再也无法让我找寻到快乐时,多年的困惑伴随着时间的印记再度席卷而来,把我淹没。在那个时候,我拼命的上网求救,找寻能够指引方向的书籍,《断舍离》就这样来到了我的身边。
这是一种看似简单的物品整理术,却要求你自然而然的开启"自我拷问"模式,不断的深入内心,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我们身上总是堆积了太多的印记,父母的教诲,朋友的影响,环境的塑型,都在无时无刻调教着我们,有些人认为,这正是逐步走向真正自我的方式和步骤,而另一些人认为,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历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去向哪里?我说不清楚,所以迷茫总会若隐若现,当我真正的把它摆在桌面上仔细研究时,我要面对的是巨大的矛盾感和无所适从的压力,所以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
如果你不愿意就这样离去,那么请拿起这本书。从你认为的简单开始,你到底需要的是这件物品,还是它曾经带给你的情怀?这个杯子,那个玩偶,脏乱不堪的桌面,源源不断的新物,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逃避现实的?担忧未来的?还是极度怀旧的?
我们的身上镶嵌了很多种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根深蒂固,而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存在,并未想到质疑,但隐藏在内心的问题从来都不会消失,它们利用一切表象显示着自己的威力,也许你与我一样,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想一想你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当你在探究一切物品的重要性时,是否依然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考虑?"好可惜","会不会被人说",你的心里蕴藏着非常多的条条框框,被安插的牢固而结实,你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对自己的处境心生悲悯和怜惜?这样的你究竟是不是梦想中的样子?亦或者,连你自己都忘了你曾经追寻的那个真实的模样?
断绝不必要的,舍弃多余的,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只不过是一本书,只不过是一些时间,你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和那个已经模糊的自己安静的待一会儿,也许你会经历歇斯底里的挣扎,也许你会感受到阔别已久的轻松,也许你会更加漫无目的迷茫,如果不去做,谁又能知道呢?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其实哪里有什么拥有?只不过一切都只是"经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