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十六岁获得古诗词大赛第二季冠军,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备受瞩目对象。大家对武亦姝如此崇拜,只能说明在古诗词方面,许多人都是弱项,自己所缺失的才会羡慕不已。
无论是中国成语大赛还是诗词大赛,都精彩绝伦。选手们奔赴战场,一往直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武亦姝披坚执锐站在万人瞩目的古诗词大赛舞台,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夺魁,一夜成名。
巾帼英雄古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18岁花木兰代父英勇从军,近有不满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日本人铡刀面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有十六岁武亦姝举起了传承古诗词的大旗,引领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方向。
多少人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多少人也受到了这个女孩子的影响。我原本对古诗词不太感兴趣,如今在中国古诗词大赛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诗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到董卿站在诗词大赛的主持台上,你会羡慕不已。董卿是中央电视台当红一姐,我们知道她知识底蕴深厚,且不知她还是古诗词圣手。当文化底蕴之清香从她的言谈中自然飘逸时,你会不禁赞叹,这才叫才女。
武亦姝是又一个董卿,她的夺冠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中国古诗词如此深爱,真是为之汗颜。她告诉所有的中学生要热爱中国诗词,热爱中国文化。
武亦姝夺冠也带给我们深思,每个小学生会背几首诗词,每个中学生又会背几首?像武亦姝能背会2000首诗词的毕竟是少数。中国的语文教育到底在教什么?都说语文很空,拿高考试卷来说,满分150分,涉及到古诗鉴赏和背诵默写的只有15分。学生花费好大的精力上语文早读,背来背去考不出一句,久而久之,语文丢掉课本都无关紧要,反正高考不考课本,任凭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吆喝,能听进去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学语文相当于浪费了时间还收不到效果。难怪古诗词没几个人能背下来。
到底该不该花费大量时间去背古诗词?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困扰,也是学生和家长的困扰。武亦姝的语文老师黄荣华针对这个问题回答了记者。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再三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情况的担忧,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
他向记者坦言,武亦姝只是个例,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她的走红,反衬出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我赞同黄老师的观点,对武亦姝取得的成绩不惊讶,但是为之喝彩,小姑娘在这方面切实有天赋,也有自己的坚持。其他中学生也应该像武亦姝学习,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语文老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语文教育该向什么方向发展都值得我们思考。不得不说,现在的语文教育都是为了应试,考什么就讲什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语文也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科目。学生分数决定一切,背诗词再多,分数上不去有何用?学生会灰心失望,老师要挨批。大家看看现在的语文高考考题就会知道中国古诗词就是被考试忽略的对象,在试卷上已经把源头基本切断了。
请问学生花费半个小时背诗重要还是提升阅读理解重要?这个问题让我困惑,每当要求学生们背诵古诗词时,大家总是不屑一顾,甚至会说,这就是大海捞针,浪费了时间还没效率。只背会高考必备的64篇就可以了。
古诗词生存空间如此狭小,黄荣华老师却能在夹缝中倡导古诗词,提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在值得敬佩,难怪武亦姝能取得冠军成绩。
武亦姝的成功除了追捧和走红外更惊醒了中国的语文教育。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所有科目中是落魄者,语文课也是受学生冷落的一门科目。教育方向不对,考试方向不对,古诗词的传承依然很艰难。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学习古诗词应该在全民中提倡,老师也必须重视古诗词才能很好地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慢慢步入古诗词的殿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传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