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中,会有很多或大或小的成功和喜悦,也会有很多或简单或繁杂的困境和痛苦。有时候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和度过这些挫折,而有时,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而这些问题,真的会向我们所以为的那样——也许长大就好了;也许离开原生家庭就好了;也许分手/换一个交往对象就好了;也许换一个工作环境就好了吗……
答案是并不会。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会永远在那里。正如各种抑郁、焦虑、颓丧、恐慌等等情绪,总是如影随形,在人生不同的时刻里,纠缠着我们。
要真正的改变,关键在于重塑我们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坚定,活得更通透,活得更有幸福感。
就如同《以为长大就好了》了一书所指出:
“抑郁”是人生的多重面貌之一……但这种“抑郁”也是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从理解内在到战胜挫折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要找准原因,走出负面情绪,乃至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困扰,还需要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的诱发原因,不同的表现形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治疗。
比如,书中对广义的抑郁症和各种精神领域的疾病和症状进行了细分:
抑郁症
焦虑症
恐惧症
强迫症
职业倦怠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
说谎癖
饮食障碍
自残……
作者依据多年从事精神医生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这些症状细分,以具体案例的形式,探讨症状成因,并给出对应的疗愈的建议。
比如在讨论慢性疲劳症候群的章节里,作者从一个从头疼到脚却查不出原因,总是情绪低迷满身疲惫的职场妈妈善英女士的故事为切入点,联系她身上的各种症状,确认她具有了慢性疲劳和抑郁状态。进而通过不断的谈话沟通,了解、分析、解读她的工作背景、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等相关因素,最终确认了善英压力爆棚、身心受创的原因。
而善英在医生的建议和鼓励下,打开心扉,放下抵触敌对的情绪,通过与父母、丈夫、朋友等坦率地沟通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情绪和想法,释放积累的陈年旧怨,尝试与家人亲友互相理解和接纳,逐渐走出低谷,身体和精神面貌都慢慢得到改善。
因为作者金惠男和朴钟锡都是精神健康领域的执业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书中各种案例和负面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或者说,也许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身上的一些情形对号入座一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箴言。
当然,我一直并持一种观点,就是——行动比想法更有力量。
即使读完了书,也不意味着你就能脱胎换骨,从此“百毒不侵”;如何将书中的思想观点和技巧建议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才是决定性的一步。
愿我们都能眼明心净,不为迷障所惑;更愿我们都能披坚执锐,踏破风雨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