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报告是训练新人的常见方式。我以前也写过一些产品体验报告或者竞品分析报告。在写报告的过程中,思路和现在社区里看到的许多报告差不多,大多按照某些框架(例如,五要素法)来写。这样做确实能够写出报告,但没有理解框架之前,往往只得其形,罗列数据或是过分关注细节都是我犯过的毛病,最后得不出什么结论(或者会写一个有些突兀的结论)
所以,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写产品体验报告的时候,到底在写什么?
1、产品体验报告的撰写目的
在写报告之前,需要先明确写报告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太明确,可以思考一下通过体验产品,我们能知道什么?
通过短期的产品体验,我们最起码能解答这么几个问题:该产品是做什么的,为谁做的,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 ;更着重细节一点也可以是,某个功能在这个产品上是如何做的,某个地方的视觉表现是怎样的,等等
如果结合迭代记录,那么我们还能发现:产品的功能点发生了什么变化,产品整体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产品的逻辑
当我们拿到一款产品要写体验报告时,通常这个产品已经诞生并且顺利运营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做体验报告,其实做的是一个由果推因的分析。那么对于产品如何产生的,就需要有所了解。
考虑产品的时候应当是一种对位匹配的思想:产品的形态只取决于一个逻辑:不同类型的用户需要什么(市场是怎样的),产品想做且目前能做什么(长期战略+短期规划)之间的匹配。所以在做体验分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的就是用户需求是什么,其中,哪些是最核心,最迫切的需求(需求分级),以及产品目前提供了什么,核心在哪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优先投入最核心的地方,然后是次核心的地方。在分析完这些之前,我们很难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评价。
3、一些误区
很多人都强调用户体验,人性角度,而这其实像一种口号或者愿景。我们随意打开一款产品,都能发现产品体验不佳的地方。用户体验固然重要,但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产品并非是满足所有需求的产物。通过需求分级,我们知道了哪些功能是对用户最迫切最需要满足的,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一些小问题或许是可以容忍的(取决于同样满足了这些需求的竞品,这时候细节成为了差异化的重点,才显得非常重要)。
另一个体验误区在于过分强调功能,这和上一个问题类似。用户的核心需求不一定是体现在功能上,可能是内容,价格等等,这个时候功能本身并不是最迫切需要满足的东西。如果两个产品在提供的核心价值有差异,很可能他们对标的用户群体本来就不太一样。
4、回到用户体验的五要素
排除生搬硬套来说,五要素是非常可靠的方法。按照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的顺序,可以确保梳理到产品的所有内容。
但是否一定要按照这个步骤(甚至把战略层分析等等这几个字放出来作为标题),可不可以加些其他的元素进去,取决于自己到底体验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报告要做给谁看,这是在做整个报告过程中时刻需要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