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女老板,酷爱教育人,每个走进她办公室的人下意识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把门关上,但仍然止不住她咆哮的声音透过隔音效果不那么好的门缝里传出来。刚开始跟她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也是战战兢兢,每次去找她都是做好了先被劈头盖脸一顿骂的心理准备。
有一次老板让我帮忙准备一个panel discussion的活动。活动内容是邀请一帮客户来当听众,几个专业人士在台上,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来介绍最新的反腐方面的法律进程。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要准备的东西零零散散,琐碎复杂。
第一次跟老板开完会,我记下了足足三页的准备事宜。收起笔记本准备走出她办公室的时候,她在我身后提了句 “我需要你给每个人准备一个名牌。”
哦,名牌。我脑子里浮现的是康熙来了里那种给嘉宾别在胸口的小牌子。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忙于预定活动场地,安排活动后的鸡尾酒会,给各方客户发邀请函,还有各种诸如租借麦克风,准备活动结束后给客户的小礼品等琐事。一直到活动前两周,长长的to do list上面的事项被一条条划去,还剩下最后一条 -- 准备名牌。
我拿着来宾名单找到了老板的秘书,请她帮忙按照名单准备名牌。秘书看了眼名单,问我:“老板是要哪种名牌?是摆在桌上的name tent,还是挂在脖子上的name badge?”
这个问题还真问倒我了。鉴于老板是个在细节方面有轻微控制狂的人,我也不好自作主张。保险起见,我又去咨询了老板的意见。
不出所料我得到了老板的咆哮一次。咆哮内容基本如下:
“下次问问题之前可不可以先自己用脑子想下?!”
工作中的新人常常会犯这个毛病,碰到问题不是自己先思考,而是直接提问。这种“拿来主义”,其实是人性懒惰的具体体现。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如何提问,才能够是高效地提问?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案情 --
老板的需求:给每位来宾准备一个名牌。
我的问题:是准备name tent,还是准备name badge?
站在老板的角度,当面对一个这样的问题时,老板需要进行的分析包括:
1. 我为什么需要名牌?
2. Name tent 和 name badge 各有什么优劣?
3. Name tent 和 name badge,哪个能够更好地满足我的需求?
4. 除了这两个选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项?
当我们把“是准备name tent,还是name badge”这个看似简单的二选一问题抛向老板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以上四步分析的工作推给了老板来进行。而作为决策者的老板,对我的期望是:完成分析,提供信息,帮助决策。
从老板的办公室出来之后,我回到自己的桌前,进行了以下分析:
1. 作为panel出席的嘉宾共五人,作为听众出席的客户共45人。准备名牌的目的是:a. 在访谈中,听众们可以通过名牌辨别嘉宾的身份;b. 访谈提问环节中,主持人可以通过提问听众的名牌直接叫出听众的名字;c. 在访谈之后的鸡尾酒会中,名牌能够帮助来宾们互相认识交流。
2. Name tent的优势在于可以把name tent提前布置在会议室里,为每位听众安排好座位,让同行业的听众坐在一起,提高交流质量。劣势则在于不方便随身携带,必须放置在桌上或者手持。另外,如果有听众临时缺席则会出现名牌在座位空的尴尬现象。Name badge的优势在于方便随身携带,只需要在领取的时候挂在脖子上即可,在鸡尾酒会的环节能够发挥比较好的作用。劣势在于不方便提前布置座位,只能够让听众领取了之后自己选择座位。
3. 相比起访谈环节,在鸡尾酒会环节我们将与客户有更多更直接的交流。这次我们邀请的听众都是对我们的业务有一定兴趣与需求的客户,鸡尾酒会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建立直接关系的机会。鉴于name badge在鸡尾酒会上能发挥的作用将比name tent更大,选择name badge比选择name tent更优。
4. 也可以选择同时使用name tent和name badge,或者是使用胸卡。这两个选项相对比使用name badge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当我再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我的分析呈现给老板,并且提出我的建议之后,这一次我没有得到老板的咆哮。老板就我的分析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一一作答之后,便可以开始准备name badge了。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伸手党”。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在不自觉中做了"伸手党“。
比如,曾经有想要出国的学妹充满困惑地问我,“学姐,你觉得出国留学好还是不好?” 我保持微笑,耐心地问她 -- 你出国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拿一个学位回国好找工作,是为了开阔眼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还是有在国外定居的打算?你想要就读的专业是什么?你对你感兴趣的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过研究吗?你的独立生活能力如何?你的自制力如何?长时间离开父母你是否能够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你是否有足够的抗压性在一个人背井离乡时面对来自课业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你想去的国家或者城市是哪一个?你对当地的生活水平,物价水平有所了解吗?如果你需要父母支持,你的父母是否有能力及意愿支持你?只有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才能够根据你的情况以及我自己的经验,给你一些建议。
很多问题,其实只要我们稍作分析与研究,答案就呼之欲出。只是我们懒于思考,懒于自己做研究,毕竟提问只需动动嘴皮子。提问之前,先进行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将帮助我们提出更有效的问题,也能让回答者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情况,提出建议,或者做出决策。
愿你做个聪明有效的提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