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触不可及》,讲述了黑人“德西斯”看护白人富翁“菲利普”经典故事。故事主要从德西斯的录用开始,直到最后德西斯离开,菲利普见到“爱人”的结束。
整部影片,让人看着倍感温馨。最让人感受颇深的主要有两点:
1.两个阶层的人,互相影响了彼此的生活。
2.尊重之上才有爱。
01
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相遇,才会迸发出最不可思议的火花。影片中的两位男主,正是因为这份工作,才开始了新的生活。如同上流社会的文化流入底层社会,底层社会的鲁莽和野蛮让上流社会的人,摆脱禁锢,觉得生活焕然一新。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些尝试来帮助我们,打破现有常规的认识,让我们面向新的世界。
我在乡下帮我的爷爷奶奶奶奶剥棉花,有些棉花朵子,还没完全晒干,一整个花骨朵很难拨开。按我的思维理解,必然是拿砖头砸开棉花朵,这个办法虽然累些,但是有效!本来以为自己的智慧解脱了自己,等婶婶到家里来,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愚钝。
小伯看我砸棉花,弄得手都红了,站在我铺满棉花朵的地上,用鞋踩着棉花朵,在地上搓来搓去,不一会便让一朵朵棉花露出了头来,看起来都不耗费一点力气。小伯的做法对我而言就是新的一种认识,我们既然可以用砖头的重量去砸,干嘛不用本身的体重去压这些棉花呢?
我家工人在去除不锈钢板材保护膜的时候,十分苦恼。不能在裁剪,折弯前用手整体撕膜。因为这样再加工过程中会伤及板材表面,刮花了就没用了,但加工至成品,手撕起来又费事麻烦。我动员他们想象办法,看能不能用快的办法,他们摇摇头,告诉我:"这么多年来都是这么手撕的,没其他办法."结果好几个人弄了几个小时,效率愣是上不去。
我静下心来,坐在转椅上想了想。得出一个方案,我用相同材质的金属板角去划板面,这样又可以让薄膜划开口,方便手撕,又因为是同种材料,不会产生划痕,岂不是可以提高效率了?
我照着设想,去试了试。果然没错!板角轻轻一划薄膜开了口,手再一撕,就掉了。再把工人分成三个步骤,这样就更快了,不会一会功夫,我和大家一起努力,就完工了。
我母亲说我头脑聪明,我说其实不是,只是我什么都不懂,没有产生这种思维惯性,我接触这个“新”事物,自然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解决这种问题,当然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所有我也喜欢时常和不同身份的人讨论同一个事,这样就更加能丰富自己的视角。如果可以,大家不妨多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朋友,打破自己的思维常规的同时,还能激起你的创作灵感,没准你就成功了。
02
尊重之上才有爱,如果不是尊重的前提,黑人带着“怜悯”看白人,估计就没有这个美好的故事了。
我们的生活不也如此么?作为社会上一个独立的个体,谁又会希望别人带上有色眼镜看自己?所以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学会怀有一颗尊敬的心,这比处处怜悯更有力量。
商界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富商在路上看到小孩大冬天的在兜售香烟,出于怜悯,他主动给了孩子10块钱,当孩子询问他要什么烟的时候,他还摸着孩子的头,告诉孩子不用给他烟,这个钱算他给他的。但孩子硬是拒绝,塞了一包香烟给他。
时过境迁商人在一次会议上,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握住手,当小伙子讲述了当年那个故事,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那个孩子。
青年人正是秉承着商人的理念,拒绝了那份怜悯,坚守着自己的地位,如今才能和商人一起平起平坐。
“失独老人”这个群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备受关注。在人们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倍感难过。每次看着他们仿佛都带有“同情”和“怜悯”。这看似是我们的好意,但却对他们造成了无形的伤害。
这个群体也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们,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怜悯只会让我们离他们越来越远,只有尊重才能把我们和他们放在同一个平面,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爱他们。
如果你对任何人都持有一颗尊重的心,交流之中,也必然不会说出一些蔑视或者薄情寡义的话。反之,你的种种不经意,都会让人觉得你的傲慢和无理。
影片讲述的人生哲理还有很多,感触也更加深刻,文笔粗糙的我,纸面也只能写到这了,如果你想分享这份尊重和爱,感受这份阶级碰撞带来的惊喜,不妨抽空,也体会下《触不可及》带来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