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笔记的入门用户,以前的我甚至还排斥做笔记,感觉太浪费时间了,记性不好的人才需要的。而最近一年多来,我却逐渐从笔记中获得很多素材、灵感和成长。“笔记是人的第二大脑”我深表认同,人脑擅长的不是存储,而是联想和创造(计算也不是)。本书作者不仅阐述了自己的【一元笔记法】,还抒发一些个人工作生活感慨,和我的认知达到高度共鸣。力荐,值得一读。
我の解惑
-
我一直使用的是【为知笔记】,并建立了自己的笔记分类,经常会收藏摘录一些网页,并把它们放到固定目录下。逐渐就遇到了,文章应该放在哪个目录的困扰,而且放在目录下的文章往往不会去复习
书中介绍的【一元笔记法】深度的解惑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核心点就在于【记】这个动作的时候,重心应该放在【记】上,其他如何分类,如何消化可以延后处理。而且分类好后,往往给人一种安逸感,感觉已经吸收了。跟“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样,买完之后就觉得会了,读的冲动少了。
-
笔记的生命周期
【收集】=》【咀嚼】=》【发酵】=》【顿悟】=》【知识生产】
书中经典
【知识生产】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 -- 梅棹忠夫
以前只知道笔记的输入,并没有具象的概念输出是啥。知识生产这个词还是比较能抓住我的。明确了输入输出感觉豁然开朗
为了工作而生活,但工作同时也是生活
工作久了,慢慢就特别认同。没工作之前特别认为这是两回事,也特别认为工作生活就是两件事。而实际工作中,这种想法极大了限制个人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个人发展。
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有思才写是非常普遍的认知,没想法写个蛋。但现在看来,为写而思似乎更容易落地。为写一个主题而深入思考。我学习笔记法似乎也如此。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 《创意的写成》
不管是漫画还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基于原有文化的抽象。所以再推论一下,要有好创意,必须有足够的阅历素材积累。做笔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