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他,
她变得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我有个闺蜜,很是信奉一些所谓的前人之言。
不但信,还奉为圭臬,不容置喙。
她是个在任何方面都很没主见的人。
这种性格的养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她原生家庭的畸形。
她的父亲,自打结婚起就一直在家赋闲,母亲一个人拿着微薄薪水艰难度日。奶奶是个护儿狂魔,信奉儿子无条件是对的,媳妇受罪是应当的理论,不仅阻拦儿子出去找工作贴补家用,甚至对儿子出轨和家暴行为也一味袒护无视,溺爱到毫无原则的地步。
这样家庭生长的她,对自身的认知及情感与家庭的理解上,难免就有些畸形。
一方面,她对母亲的大度与容忍表示无法理解,另一方面,又对父亲的责任心缺失和心智不成熟深恶痛绝。
年少时候,她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活成她妈妈那个样子,她宁可去死。
所以大学毕业后,她拼命挣扎考取了国外的研究生,一个人拎着行李借读书为由逃到了国外,远离了那个让她避之唯恐不及的家。
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她对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极端自卑,同时又十分敏感,自尊心强。家庭的不幸一直是她心头难以启齿的痛点。每每谈及此类话题,她都浑身不舒服,甚至会借故离开。
在国外,即使没有人知道她的底细,她仍然畏手畏脚,不愿和人深入交往。
我这样一个人,如果在谈恋爱的初期就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男生都会吓跑的吧。
她总是如是说。
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她就读的大学,是爱尔兰排名第一的圣三一学院,是文学之星王尔德的母校,而她读的专业,正是难度非常大的对比文学,在班学生,大都家学深厚,天赋异禀),她接触的人群里不乏很多出身优秀,性格阳光的女孩儿,这样的对比之下,她的自惭形秽心理亦愈发的严重起来,逐渐发展到了有些偏执的程度。
在她出国后的第一个月月底,她向我发来了一连串的微信,把她之前买过的衣服几乎悉数拍了照片,对着手机屏幕,让我监督她逐一配对。
我花了整整一天帮她将每件衣服的搭配编好了号,看着她认真地把她们按照序号排列在衣柜以后,我问她,你这么做,有意义么?
搭配这东西虽然有迹可循,但大部分都是源自自己的思路与喜欢。
规矩都是不破不立。
都说红配绿是死穴,可也照样有人穿出了时尚感不是?
她大摇其头,一副我是庸人的架势,翻出手机,戳着屏幕上的某个美妆博主的微博信誓旦旦。
她说,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的经验都是宝贵财富,要予以继承和发扬。
我看着她兴致勃勃的脸,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但其时我们隔着远远一汪黑海跨洲相望,我实在不忍,把我的一盆冷水顺着光缆浇过去,只好装聋作哑,内心隐隐不安。
很快,我的不安非常该死地得到了应验。
因为她已经把这种借鉴和模仿的试用领域,拓展到了她的情感生活里。
出国的第二个月,她告诉我,她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是个学IT的小学霸,还是初恋。
我很为她开心,毕竟她在国外孤身一人,若觅得真爱,也算是神仙眷侣一桩美谈。
可她历来在感情问题上都是少根筋的,这次又交往的又是个情感小白,各种艰难,怕也是不容忽视。
她对此倒是信心满满,说自己有独门秘籍,百试不爽。
得!又是理论指导!
基于她之前因为学习博主穿搭大冬天也非要穿羽绒服配短裤结果差点烧成肺炎的前车之鉴,我在她又一次祭出恋爱法宝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后背冷汗涔涔。
可她一心沉迷,就差做个小程序按步骤提醒了,我也无可反驳,遂随她去了。
最开始的几天,一切都发展的很是顺利,她按照恋爱达人的撩汉步骤把纯情小男生套的牢牢地,俩人是如胶似漆难解难分。
本以为这对异国鸳鸯可以比翼双飞的时候,某天傍晚,隔着八个小时的时差,她忽然在半夜向我发出了视频申请。
我迷迷糊糊接起来,听到她哽咽的哭声。
这是怎么了?我一头雾水。
彼时午夜正酣,窗外墨色尽染,幽幽亮着的电脑屏幕里映出她双目红肿的苍白面庞,委实我见犹怜。
我把硬生生被人打搅睡眠的愤懑压回到心底,耐着性子听她哭诉了她的烦恼。
原来,她一直按照那些情感达人的指示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他们的爱情。可后来,她开始发现,她的奇巧心思,大多数时候很难得到男方的回应与重视。
比如,好不容易休了一次周末,她本想出去看电影放松一下,可男友想躺在家里睡觉,她安慰自己恋爱中女孩子应该乖巧善解人意,压下心中的委屈为男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可男友因为晚上有足球的转播,压根没顾上吃,甚至连外面下雨,都忘记了嘱咐她临走带上伞。
她觉得异常委屈,在网上寻求答案,有人给她支招说有了问题不应该憋着,应该多找男朋友沟通。于是她专门花了一个下午措辞,但是当她把话吐出来的时候,收获的只有男友的迷茫。
因为男友已经根本不记得了那件事情了。
她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心思所做出来的一切,在男友看来,不过只是生活里的细枝末节,随着都柏林绵密的大雨一起冲刷进了下水道,没留下一丝痕迹。
她在屏幕那边梨花带雨,哭着对我说,你说,他是不是不爱我?老师们都说如果一个男人爱你,他就会注意你的每一个细节,并对你给他的每一分好都报以感恩。
听着她的质问,我沉默良久,不知如何回答。
她的男朋友有错么?固然有,但罪不至死。
而她应该委屈么?自然应该!但这样的琐事,断是不该拿来上纲上线。
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是没错。可过犹不及,反受其害。
低到尘埃里,不会从尘埃里开出花,只会被灰尘呛得咳嗽。
那些所谓的情感圣经,头脑清醒的时候应该批判继承,可没道理全盘照收。
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与方式,只要不杀人犯法,你管我做的是对是错!
恋爱更是如此。
从古至今,一份美满和谐的关系都需要合理而匠心地经营。这道理不假。
但这份经营,一定是要以你的心境平和且双方地位平等为基础。
也就是说,你付出了,是你心甘情愿,而不是你主动讨好。
因为讨好一词,本身就已将你和伴侣置在不平等的位置上。
不平等,则生疑,疑则生变。
抓得太紧,又何尝不是内心不自信的外在表现。
两性关系不和的源头是什么?
是差距。
你花了心思,你对他倾其所有,这些付出与辛苦的基准,是你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而非单纯的因想获得某种结果而付出。
如果你在做每一件事情伊始,就已经开始预料与期待对方的反应,那么只要有一点未达到预期,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失望与愤怒。而这样的愤怒,是非常师出无名的。
因为对方凭什么一定要如你所想?
生活又不是剧本,你的另一半又不是和你对戏的搭档,既然你的另一半又不会读心术,你又凭什么因为他没读懂你的心思而大为光火,甚至上升到道德与人品层面来小题大做?
你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把对方逼得压抑不堪。
久而久之,你们的关系,就会变成,一方一厢情愿对另一方好,而一方小心翼翼揣测动机。
这不是谈恋爱,这是刑侦破案,警察抓小偷都没这么累的。
爱情不是做生意,要精打细算出每一笔投入产出比。
一对和谐的恋人,必然是在与对方相处可以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与最大程度的放松的前提下,才能琴瑟和鸣,相伴终老。
你的另一半不是神,会读心,永远不会出错。
他更不是偶像剧里的男女主,会按着剧本的发展给你想要的对手戏。
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个体。
所以,他的每一个行为,作为另一半,只可以期待,不可以去预判甚至干涉。
换言之,当你的付出没有得到预想当中的回报,并不能证明你们的情感出现了裂痕,亦或是你所托非人。
那只能证明,你的理论也有局限性,也需要根据现实进行进步与调整。
再或者,就是你对自己的另一半,了解还不够透彻。
你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他好,却从没想过,这样的好,也许并非是他想要的,而又给他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
偶像剧之所以能成功,不过是它里面的桥段设计,符合一切恋爱的完美畅想。
但我们不要忘了,那都是遵循爱情定律所设计出的桥段,才会那样严实合缝地切中我们的内心需求。
要不然,怎么会说那些都是我们的理想型呢?
别再用那些理论来倒推你们的相处模式了,毕竟我们又不是在演宫斗剧。
允许自己偷懒,允许对方犯错,这样真实的相处,才是恋爱的金科玉律。
毕竟,我们都是为了让双方都开心才去选择爱一个人。
如果把谈恋爱搞得跟背诵课文一样,照本宣科,锱铢必较,那就失去爱的初衷了。那样的爱情,即使看起来琴瑟和鸣,也必然是各中苦楚,冷暖自知。
所以,余生,请活的自信一点。
无论为人,还是处事。
别相信那些低到尘埃里的理论,把头抬起来,你才会看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