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级第十八次课程,再有二次中级可就结束了,想想有点遗憾和惭愧,由于多种原因,这次的课程自己参与的少了点,更多的是旁听者。
今天重点讲了:
1、辩识不同的来访者类型。
2、转化“非自愿”为“自愿”来访者。
【1】来访型:又叫“游客型”,来到这走看看转转。我不认为我自己有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比如:是家长让我来的。意识到问题或认为问题在其他人身上,在被强迫的情况下接受咨询,被他人转起来做辅导,对问题改变不愿作承诺。
难点:无咨询动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甚至队咨询极其排斥。
对策:
1、辨认出游客型来访者。
2、尽可能地尊重、亲和及共情来访者。
3、永远站在来访者一边。
4、就来访者的话题开始引导。
5、给予许多的赞美与鼓励。
6、肯定来访者的到来。
7、会谈后不留作业。
8、慢慢来。
助人者可以:
1、强调当事人有选择权。
2、告知当事人在会谈过程中可以有的期待及参与的重要性。
3、找出当事人的看重并与会谈达成连接。
4、鼓励当事人参与并适时适当的肯定。
【2】抱怨型:了解问题与其严重性,然而不愿意做任何改变,视自己为无辜的旁观者,对于问题的改变相当无力,视解决问题的责任在他人。简单来说就是:认为问题都在他人身上。例如:我这次没有考好,都是爸爸妈妈没有好好地辅导我。没有好好的教育我,要是他们好好地辅导我,我也不至于考的这么差。
难点:反复抱怨,只说不做。
对策:
1、了解来访者,倾听抱怨背后的期待。
2、随时将焦点放在当事人身上。
你希望的是?
你期待有什么不同?发生哪些事,你认为问题会朝着解决的方向前进?你希望我怎么帮你?
3、用评量问句进行量化。
4、提供观察型或思考性作业,引导来访者从负面的抱怨转向懂得欣赏生活中正向、值得肯定的部分。
【3】消费型:意识到问题与其严重性,愿意采取行动加以改变,想要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有问题,改变意愿强烈。作为咨询师,正向的开始,通常是将来访者看作消费者。
对策:
1、请来访者诉说他开心的事以及曾经做过的尝试。
2、当事人的期待与看重,描绘未来美好的愿景。
3、和当事人一起设定良好的目标。
4、和当事人一起细化解决方案。
在转化“非自愿”为“自愿”的来访者。其实有的观点认为不存在“非自愿”来访者,只有改变的意愿高低之分。
@如何将“非自愿”变为“自愿”?
1、建立正向运作的辅导气氛;
2、协助当事人了解强制来谈的原因,从中找到起点。
3、寻找激发当事人改变动力的契机;
4、从认为别人应该改变的逻辑,看到自身能够掌控之处;
5、小步迭进。
@当来访者说“不知道”怎么办?
1、保持冷静、等待。
2、坚持
3、换一个视角(最好的朋友,最爱你的人会怎么说?)
4、以“假设问句”引导(假如知道一点点,会是什么?)
总之,要保持足够的灵活, 给来访者时间上、空间上留白,尊重到人,不要急着改变,才有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