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最迷蝴蝶;世人笑痴,亦迷其间。
天地间有一个庄子, 他谈虚谈到了最真之处,他演绎思想境界无处不达,他通于人事却甘于寂寞,不求为名为利之道,他擅长文艺,他心游万仞,而未曾想过要出人头地。
这样的境界,古往今来是很少的。屈原、苏东坡灵魂高尚,然而都是期望改变世界,庄子并无此期望,可是言之灼灼,刺痛人心,而复逍遥自在,物我合一。
曾有人言,如果人人都像庄子,社会岂不没有进步?
可是反过来要问,社会的进步是个什么东西?它与我个人的幸福何干?
人生一世,到底是重目的还是过程?
如果是目的的话,一句话,死亡已经把你所有可能的目的最终都抹掉了。
所以过程即是目的,幸福才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进不进步,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作为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必然对人类有要求,但是个体应当追求内心的幸福。
多一些庄子,生活会更潇洒。
心灵大于世界,实际上,我们的世界,只是心灵的某一图景而已。否则,我们如何能畅想别的世界?
心灵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入思维的那部分,其实这是很有限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可知领域或者显意识领域;其次就是超于世界的部分,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心灵的超然性了;最后就是这个世界的部分。
是的,心灵的某个部分就是这个世界,没有错的,你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与你息息相关。
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一直都很惊讶过去的人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信息也接触的没有现在多,可是其思维如此灵动,令人惊叹。典型的就是古代神话,还有诸子百家的著作。
其中尤其以庄子他的想象力超乎常人,年少时很怕读这样的文字,既为之惊叹,又怕走进虚空的世界。
慢慢去经历人生的风浪、搏击,身心俱疲之后,复得想放下而不得。于是想起了庄子。
任意翻开,都可见守真、返本之道,而且其境界可以乘物以游心,庄子探求宇宙真理,不是向外求,不是从“格物致知”做起,而是从本心出发。
因为他早就看穿,心灵与世界同源同构。
过去我们以为唯心,其实万物无不沾染心,一心之用,万物均得。只此唯心二字,也是由心发出。
唯心高尚、超然,有“形而上”之妙,唯物实用、利益,因此难免“成器”之苦。
为了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你不得不成为一个“器” ,因此你受限了,最后你发现,你还是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庄子不反对变化,他的主张也很简单,顺其本心而化,让万物包括人,各归自然。
如此大论,真唯有天地作合了。
庄子一书,在讲他的道理,可是讲得潇洒,故事纵横交错,古今,宇宙,洪荒,当真是无所不包了。最后还是落在对所谓的文明、仁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