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八點多,樓下的電話響起,我人還賴在床上壓跟不想起來。昨晚除夕夜,聽了那十二整點的報春鞭炮後才姍姍入睡,這一年,原本打算從多睡一會開始的。
電話響了十幾聲後停了但隨即又再撥了第二通,面對這種「我一定要找到你」的撥話方式,我只好起身接起電話。那頭,傳來母親的聲音。
「你今天載我去台南好不好?你阿嬤住進加護病房了。」
「好,幾點要去?」
「加護病房只能在十點半~十一點之間探視。」
「好,那我們九點到九點半之間出發。」
九點半,我和母親從高雄上了鼎金交流道,直往台南成大醫院前去。
到了成大醫院,一樓大廳的入口處已拉開了一長條紅線,隔出一個區域,一旁架起好幾部攝影機,還有幾位穿著深色衣服的勤務人員,我心裡猜想應該是台南(美濃)大地震相關的人要來醫院了吧!腳步沒有停留,我繼續往加護病房走去。
過年的成大醫院,除了大廳外,醫院其實出奇的少人,但一到加護病房外,卻有許多病患的家屬早已等待著要探望在裡頭的親友。大過年的,大家心卻都掛在這個地方。
十點半一到,我和母親先進去探望阿嬤,嘴裡被塞了一條管子的阿嬤見了我們,努力的讓兩片乾澀沾黏一起的嘴唇分開,動了口才發現出不了聲音,她眼眶泛紅仍掙扎的想和我們說話,卻不成語言。這時母親俯身向前,伸出右手像安撫孩子般的用手掌摸著阿嬤的額頭,往頭頂後梳過去,溫柔的,一回又一回。
母親說:「安娘(我的娘),沒法度講話沒要緊(沒辦法說話沒關係),我們來看妳就好。」
只見阿嬤點點頭,整了人鬆了下來。
因為加護病房一次只能進去兩人,後來陸續趕來的親友,只能輪流進去,其餘的人就在走廊上等待。我們這一群等待的親友加起來約十人,沒有進去的親友就圍著小舅舅聽他解說阿嬤的治療狀況。
「前兩天她說呼吸不過來,就送來這裡,放上一根管子幫助她呼吸,希望她慢慢能自己恢復呼吸的能力。所以現在先這樣,醫生說到時候如果這樣都沒辦法就要氣切了,但是阿母以前說過她不要這樣,所以我跟醫生說若要氣切就不要了。」小舅舅對著圍在一旁的親友這樣說著,大家都點點頭,希望努力救治,但不想老人家受太多的苦,這是一致的共識。
大家關心完病情後,就開始說著地震當天的狀況。
「我從來沒有被地震搖醒過,九二一也沒有,這是第一次,這次搖得太厲害了。」家住鳳山的母親先這麼說著。
「我房間的電視機,都被搖下來了。….阿母說那天晚上,她看搖得厲害,坐起身來準備要走下床,卻被一陣搖晃又搖回床上,就想說,隨你怎麼樣都好,乾脆就不起來了。所以當我下樓去看她時,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家住台南的小舅舅這樣說著。
接下來每個親友,都說著自己在地震中所經歷的、所擔心的,以及所心疼的(對仍困在倒塌大樓裡的人),這場景就像我帶團體的經驗一樣,每個人透過分享自己所經歷的來彼此同在。
地震的主題分享才剛告一段落,下一秒,二阿姨手中拿了兩個塑膠袋遞給母親,說:「啊這袋是菜瓜布,這袋是妳ㄟ褲,怕沒有空見面,這次就一起拿過來了。」
這個簡單的舉動,卻引起一場不小的騷動。我們都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菜瓜布,要讓從新營來的二阿姨特別帶來給住在鳳山的母親。這時二阿姨,就在加護病房的走廊上,像市場的攤商開始介紹這張「神奇菜瓜布」
「這張很厲害,可以把碗盤洗得乾乾淨淨,又不會像其他菜瓜布會刮傷碗盤….」
「那我也要一個」小阿姨馬上下訂單。
「好,下次帶來給妳」二阿姨說
「我這裡先給妳一張好了」母親拿出了其中一塊
「我也要」弟妹也在一旁跟著要。
真的是很特殊的場景,我在一旁看著這一群剛從加護病房出來的長輩,前幾分鐘眼眶都還紅紅的,現在竟然神情熱烈的在搶購菜瓜布。母親和阿姨,這些活到六、七十歲的的長輩們,情感卻可以像孩子一般,不捨、擔憂和快樂,如此自然的流轉。
很快的,加護病房探視的時間已經結束。一群人準備要離開醫院,當我們步行到樓梯的轉角處,小舅舅喊著大家:「擱稍等一下,伊(舅媽)已經訂了咖啡,我去拿上來,大家喝杯飲料再走」。
沒多久,舅舅用裝雙手捧著紙箱,裡頭放著十幾杯從義美門市買來的隨手杯咖啡。我看到一群親友每人手裡捧著一杯熱咖啡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在醫院某個樓梯的轉角。我想,這個年初一,即使在加護病房外,我們這些家人,也算是有個很好的團圓相聚了。
(阿嬤在年初三時就已能自行呼吸,轉入一般病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