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与心的种类
主讲:JK
讲一个问题:如何获得佛法的利益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为了看到真相,如果持有傲慢、怀疑、负面的心理状态,则十分不利于证悟,不利于对真理的体验。所以,谦虚、恭敬是认知真理必要的态度。
先不说证悟真理,仅仅就学习理论而言,也是需要谦虚和恭敬的态度的,同样地禅修实践也必须要对禅师有足够的信心,足够的恭敬心,才能从他那里获得利益。所以,佛教是比较重视学习态度的。
我们学习和修行的内容,都是佛陀这个导师教授的;我们学习和修行的内容本身,就是“佛法”;佛陀去世后,继承和传播佛法的主体,是僧团;所以,我们要对这三者,有恭敬的心,有感恩的心。
没有佛陀,我们今天是不可能学习到获取真理、得到解脱的方法的。因此,在学习佛法理论、读诵经典,甚至修行内观之前,请先读诵下面给出的礼敬文: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 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我礼敬法。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 。(念诵三遍)
我们这个世界,在佛陀没有出世之前,是不存在解脱的道路的,没有人了解如何解脱,这世界就好像一片黑暗一样。
佛陀出现之后,他看到了生命的真相,并向世人宣讲了看到真相的方法,也就是熄灭苦的方法。于是,这个黑暗的世界,就好像被一盏明灯照亮了一样。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幸出生在还有佛法存在的时代,还能够聆听佛陀的教法,走向获得永恒安乐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恭敬的心,聆听佛陀教导的佛法。
先提问第一个问题:
1 什么叫作“缘起”?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必须依赖其它事物(做为条件),这就叫作“缘起”。
这世界有没有不依赖其它事物,可以完全自己单独存在的东西呢?
根本没有,因为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这种事物。这世界上,不过就是物质和精神两种东西,无论哪种物质和精神,都是依赖其他事物存在的,所以,它们都是缘起的。我们找不到不是缘起的色法或心法,这就叫作“缘起”。
2 这世界上,有没有哪种色法或心法,是没有原因就产生的?
没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原因,不存在无缘无故就能出生的东西。
大家之所以耐心的来听我讲课,是因为你们想获得苦的熄灭,获得永恒的安乐。那么,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看到身体色法和精神心法的真相,对不对?
嗯,如果我们不看到真相,“无明”这个苦因是不会自己消失的,既然我们想看到色法和心法的真相,我们就得了解这两个事物。
今天,我们要了解一下,心法有哪些种类。
一、心法的种类:心和心所
这世界上,有无量无数的物质种类。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也是非常的多。有人说,“世界上什么最复杂?是人的心”。这就说明,精神现象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很多东西。
我们要讲的,是心法,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有很多种类,比如,贪、嗔、痴就是三种精神现象,三种心法。
心法,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种类。为什么将它们分为主要和次要的呢?因为其中几个主要的心法,就像国王一样;而剩下那些次要的心法,就像国王的大臣、下属一样;那些次要的心理现象,不能自己单独活动,它们必须跟随那些主要的心法来活动。
我们把这几个主要的心法,叫作“心”;把剩下的次要的心法,叫作“心所”。因为这几个主要的心法,像国王一样,所以叫作“心”。那么,“心所“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代的大臣归谁所有?这些大臣归中国国王所有。所以,次要的心法归主要的心所拥有,简称为“心所法”。心所法:归“心”所拥有的那些精神现象。
然后,我们看看“心”到底是哪些东西?
能看的那个东西,不是色法的眼睛,而是心法的“眼识”,“眼识”属于心。能看的是眼识,能听的是耳识,能思考的是意识。凡是叫什么“识”的,都是心。必须是心产生了,然后心所才跟着产生,心所这些东西,没有自主性。忧伤和意识,一个心所、一个心,两个东西必须是同时产生存在的,不能单独发生活动。
二、 心的种类:
眼识是第一种心,耳识是第二种心,……所以,心只有六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心理现象有很多种,但是,只有这六种是心,其它的全是心所法。
要想观察一个色法或心法,就得知道它的特征,就得知道它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所以,接下来,我们试着给六个识,六个心,下定义。
三 前五识的定义(特征)
眼识的作用是能看。其实,眼识看的对象是“颜色”,眼识只能看到颜色,然后,由意识来把眼识看到的颜色,想象成“形状”,然后,意识再给这些颜色和形状,加上名称,比如“手机”。
眼识的认知是直觉的,它只能看到颜色,不知道那个东西是“手机”,它看到了那些黑色、白色、蓝色后呢,意识给这些颜色进行归纳和定义,产生一个概念“手机”。眼识是不能认识概念的,它不能进行抽象的认知。
我们来给眼识定义:能够看到颜色的心,叫作眼识。
那么,耳识的认识对象是什么?
耳识听到的对象是声音。能够听到声音的心,叫作耳识。
那么,鼻识、舌识如何定义?
能够嗅到气味的心,叫作鼻识。
能够尝到味道的心,叫作舌识。
身识的认识对象有点不好讲,身识的对象叫作“触处”,是一种色法,下节课再说。
大家一起合掌,我们一起回向:
愿以此功德,永离诸愚人,随彼善知识,得证般涅槃。(念诵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