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新书架
20161203
连续两年教七年级,发现孩子们读书偏向小说类的,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小学阶段错过了大量的童书,固然要补,但不能仅于此啊,因为到了初中,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科普和人文方面的书也要多读,为学科学习补充第二套大纲,创建智力背景。
班级图书馆里,也有不少科普、人文方面的书,但以前所买的书,主要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对这些七年级学生来说,显然还需要更浅显一些的书籍。
于是,当开始在简书上记录班级生活,收到打赏的时候,就有了为孩子们买《什么是什么》的想法。来自领导、同事、朋友、家长们热情的打赏鼓励,也让我越来越不安,随着打赏累计的数目越来越大,尽管买书的钱还不够,我就开始买书行动了。
《什么是什么》全辑共有120本,有科普类的,也有人文类的。每本书由40—60个左右的“为什么”组成。每一个“为什么”就是一个知识点,避免了长篇大论。每一个知识点下提供最有用、最准确的知识。这套书的编撰思想是基于德国的“学习源于好奇心”的科普理念。语言是启发式的、引导式的,读后使人豁然开朗。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这和中国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书中穿插许多动手、动脑的参与项目,更能激发孩子创造的欲望。(内容介绍引自网络)在网友石子雨的介绍下,去年寒假给果果买了两辑,感觉不错。
上个月开始买,全辑下是在双十一买的,没想到遇到商家刷单,寄给我一本《绿山墙的安妮》,申请换货却没等到。于是经常打开当当网APP搜寻,总是缺货状态。
《什么是什么》全辑上已经买回半个月了,本想等书架做好了再拿到班里的,没想到一等就是半个月。
暑假里,果爸为家里DIY了两个置物架,就是自己买一些材料和螺丝,最大的优点就是结实和容量大。我就想让他有时间为我们班也做一个,但是这个月家人住院,果爸每天学校医院来回跑,我当然就没提。《什么是什么》买回来了,一直堆放在屋里,怎么办呢?
暂且买一个简易书架吧。这周四,书架到了,请班里的康和阳两位同学组装,两个八年级同学看见了也热心地凑上来一块干,一会儿就组装好了。粉色圆点的无纺布,放在地上挺漂亮嘛。
周五上午前两节没课,就为这些书编号,输入电脑里的书目里,把编号写在封面再写在第一页上面(没有找到足够的标签纸),结果才发现少了一本。买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查看本数,以后慢慢查看缺了哪一本,单独买好了,寒假给果果买的两辑里,有一本《中世纪史话》现在就在学校的住室里,就暂时放进去吧。还有几本书,是这两届的几个孩子捐赠的,刚好一起编上书号。
连续两节的工作就让让颈椎病犯了,第三节上课的时候颈椎很难受,还居然导致了恶心想呕吐的感觉,看来以后锻炼身体的时候,要专门针对颈椎锻炼了。
中午,打印图书借阅记录若干份,请几个同学帮忙,把书和书架拿到教室里。教室里的书柜放在南边,那么这个小书架就放在北边吧,放在空着的书桌上面吧。把图书借阅记录也放在上面,这样孩子们自由借阅,不需要图书管理员了。
孩子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其实挺紧张,写作业要占去不少课间时间,但是喜欢读书的孩子会利用课间尤其是两次大课间时间看的,也会抓住饭后的零碎时间。《什么是什么》每一本不过几十页,一天之内就能读完。
还是提醒大家,不能利用上课时间看,否则平时就不能借阅,被老师收去也要包赔的(这对意志是一种考验,但是如果不严苛要求的话,影响学习也影响上课老师的情绪不是么,以后可能就不敢开放书架了)。
于是中午辅导老师进班前,班里就出现了一南一北两支借书队伍,训练有素的孩子们,没有大声喧哗,秩序还不错。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经过大半学期的熏陶,整本书共读讨论,不失时机的各种渗透,孩子们已经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也从读书中得到了快乐,但是读书的数量还是不够多,每月的百万富翁只有几位,我想在时间上,孩子们可以用挤海绵的办法,向周末多要些时间吧,平时每天读一本《什么是什么》,如果认真读的话,对知识的增长系统化视野的开阔思维的训练都有好处。
学习课本,是精确阅读阶段,读课外书籍,是浪漫期的阅读。没有浪漫的积累,精确阅读就难以把握重点,或难以理解处太多,学习的时候也难以形成交集点,很难让知识活起来。
下周,就要评选十一月份的阅读之星了,不知会涌现出多少星星呢?
我相信,推广阅读不会没有收获,浸润书香也不是口号,班里已经涌现了不少热爱读书的同学,他们就是榜样,当然,还有每天早上带一本书进班的老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