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当初的日记,特别傻。内心的羞耻感让我有一种想篡改的冲动,最终还是克服了。我很佩服自己的脑洞,当初是怎么想到“变身”这个词的?
我写日记是不加一点思索的,提笔就写,从不停顿,写到开始思考就停笔结束。整个写日记过程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没有时间斟词酌句,所以用词总是比较出人意料。
也许是我太过惊讶,惊讶我这样一个毫无“星缘”的人竟作出“追星”的决定。
那十天里,我看了他主持的《天天向上》,从2016年第一期开始(他2016年加入),大概看了二十多期。本来是去看他跳舞的,但他在上面主持,舞蹈不算多,又因为这个综艺刚好对我胃口,就继续看了下去。
他在《天天向上》的栏目里,主持并不出彩,他那时才刚成年,内向、害羞、话少,又很耿直……一开始我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去竞争一个主持人的岗位,后来知道他好像没有什么通告,那应该是他能给自己争取到的唯一的工作机会。
但这个机会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大概有十个天天小兄弟,十选一。在一开始他毫无优势,别人都比他能说,哪怕知道结局我依然替他捏把汗。可是一集一集看下来,我很难不喜欢这个少年。他真的是那种,只要给他机会他就一定能放光的人。最让我佩服的是,他虽然内向,但绝对主动。就像有一种学生,老师课堂提问,你也不知道他会不会,但总能看见他第一个举手。看他腼腆害羞地站起来,你唯恐他答不上来,可他偏偏对答如流。如果这是一个学霸你并不会惊讶,但他只是个走特招的体育生……
论个人魅力,在《天天向上》的他,远不如在街舞上更加优秀,可我为什么没喜欢那个街舞男孩,反而喜欢这个天天向上的少年呢?
对,我当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没有喜欢那个光芒四射的舞台王者,却喜欢这个一开始说话都紧张到结巴的羞涩少年?我第一次问自己,我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他的优秀吗?不是的。不是因为他优秀,而是因为他勇敢。
他主持和跳舞判若两人,跳舞时像个战士,主持却像社恐一样,看到他积极举手发言,很替他捏把汗,就像看一个没复习过的学生举手抢答老师提问一样。他明明很紧张,还努力争取每一个机会,争取到之后会很认真地对待,尽全力地表现。那时他还没有任何经验,就要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把一件很难的事坚持做下去,就很勇敢。
没有类似经验的人很难想象,其实那特别难。我有几年极度社恐,大学第三年实习找工作,偶然应聘到了销售,但我不敢跟陌生人讲话,开口就结吧,那是一种紧张到心脏都急速收缩的恐惧,克服的过程真的无比艰难。看他四年前在天天的主持,再看他四年后在街舞上的表现,他把自己的不擅长变成了擅长。
我也可以吧?我也可以的,我本就是个勇敢的人。虽然我胆小、脆弱、敏感,很容易恐惧,但恐惧却依然向前就是勇敢。那一刻觉得敏感也许并不是一个缺点,我会对伤害敏感,就会对鼓励敏感,伤害让我恐惧,而鼓励让我勇敢。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痛苦,思绪混乱,找了张白纸梳理记录。
“你为什么痛苦”?
“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做好,三十多了,还没房没车没结婚,连爸爸住院的钱都捉襟见肘”
“你为什么做不好呢?”
“我不够优秀。”
“你为什么不够优秀?”
“不知道…可能是我没有自信吧?”
这是我没有经过梳理的潜意识回答,答到“不知道”的时候会停下来,另取一页纸重新来。
“你认为自己不够优秀”,错了吗?
“没错,我不优秀,这是个事实。”
“承认这个事实让你很痛苦吗?”
“是的”
“为什么?”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优秀的人”
为什么?
不知道…
“你需要被人喜欢吗?”
“需要”
“为什么”
“被人喜欢,证明我有价值”
“什么价值?”
“团结的价值…不被抛弃的价值”
“被抛弃会怎样?”
“很痛苦”
“痛苦会怎样?”
“不知道”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优秀的人吗?”
“有,我会喜欢”
“为什么?”
“他很勇敢”
“你勇敢吗?”
“勇敢。”
“你喜欢你自己吗?”
“不喜欢”
“为什么?”
“我不够优秀……我不知道”
我过去有一个信条“优秀的人才值得被爱”,我曾看过很多心理学书籍,认识很多咨询师,知道这是一个错误观点,但大脑知道和情感体验到是两回事。无论多么权威的人告诉我,喜欢是无条件的,哪怕你一无是处依然值得被爱,但我始终保持怀疑,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小时候大人们说:“你长得不好看,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找不到婆家。”“你要长本事,要有出息,不然长大没人瞧得起。”大人说的是对的,我上学之后才知道,好学生是老师的掌中宝,差生是老师的肉中刺,我做过掌中宝,也当过肉中刺,老师的态度也是学生们的态度,没有成绩就没有爱。工作以后也一样,做好了你是团宠,做不好你给我走人。相亲市场更加现实和残酷,你有一厘米的不优秀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残次品,终身被否定。
为了活得更好我只能让自己优秀更优秀,突然有个专家告诉我,优秀并不会被爱,你说得再有道理再正确,但你的正确伤害到了我,让我怎么发自内心的信任你呢?我对心理学就是这样的态度,我看你的书,学你的理论,听你的分析,知道理论正确,但情感很少认同。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对我没作用的原因,或者我并没有接触到顶级的、专业的那些人。
我甚至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说过“所有的真理在没有经过你的体证之前,都是谎言。”我只有理论推演,没有身体证明,没有情感支撑,只有知没有行。身体力行也需要经历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需要一个参照物,一个榜样,他能让我照见自己不足的地方,模仿然后修正自己,在看他人生的过程中完整我的生命情感。
当我们个人经历有限时,只能看小说,看剧,看电影,看人来弥补。这样一想其实读书的我和看剧的别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不同,我们都只是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体验这世间人情。为什么过去我会有一种优越感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这是错的,我与别人并无不同。
以前总觉得自己书读得多,懂得多,就应该样样做得好,我太自大了!历史上那么多糊涂官,读书少吗?不少。他们不懂道理吗?懂。为什么做不好官?知和行之间隔着天堑!古往今来能贯彻知行合一的,只一个王阳明,那是圣人!我就是古往今来一凡人,做不好很正常,我就不应该要求自己必须做好,能去做已然很好。我凭什么认为自己必须优秀呢,不优秀就羞愤欲死,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那天我想了很久很久,最后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两个道理:
不优秀很正常,不必痛苦自责。
(不优秀很正常,痛苦自责也很正常,自我批评很正常,自我修正也很正常…一切都很正常,我只是我人生的看客,看一切发生,如看梦境,去留无心)
不优秀也可以被人喜欢,因为勇敢。
(不优秀也可以被人喜欢,因为不优秀的我也是我,只要是我便值得。)
我想明白了,优秀值得我学习,但不值得我喜欢,因为总有人比我更优秀,而我也无法让自己在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保持优秀,一旦我开始追求优秀,我将永远无法喜欢自己,也无法被人喜欢。
我不应该追求优秀,而应该追求勇敢,因为优秀不是我能决定的,勇敢却可以。分类去想,优秀是一个人的成绩,勇敢是一个人的态度,优秀是外在的包装,勇敢是内在的品质,我应该提升的是内在的品质,它会让我发自内心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