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了上十天之后,整个塅里金黄色的“头发”被我们理光了,代替出现的是平放着的一块块明亮的“镜子”。在旱田里忙于“排兵布阵”的稻草人旁边,我们要准备插秧了。因秧苗需要细心地护理,所以秧田大都在离村子不近也不远,并且管水方便的地方(太近了鸡鸭常去光顾),我们队的秧田常设在小学下面的、往塅中间去的小渠道边上。秧田需长期有水,并且常要施家肥,这些正中了蚂蝗家族的下怀,它们将老巢也搬到这来,繁衍生息,所以秧田里新年的小蚂蝗特别的多,它们与秧苗一样长势都特别旺盛。
天还灰朦朦正在“转”向天亮时,队长吹响了小号,全村的劳动力除了主妇们留在家里,准备一天的饭菜,其余都陆陆续续跟着前面人的似熟非熟移动的轮廓,踩着渠道边的小沙路,汇集到了昨晚灌满了塘水的秧田里。各自下水选个地方,弯下腰来扯秧,将还没“醒来”的秧苗从泥里请出来,好为它安置一个宽敞的新家。
秧苗是很嫩脆的,所以扯的时候有讲究,用大拇指和食指贴到秧苗藏在泥里的根部,小指头朝上,用食、中、无名指抓紧秧苗靠根的一头,力度由小增大,将其从泥里连根一起带出来,然后放到另一只手里去,重复操作,各次叠加的时候要对整齐,等够了满满的一手,即将根部的泥沙洗干净,同时还将结在一起的苗根部拆开。步骤是:用两手抓住秧苗的腰部,通过双手的上下抖动,由慢变快,带泥的苗根在深水里不由自主地上下窜动,泥沙不断地掉下来,如开始就快,根部因泥多变速跟不上,秧苗会从中间折断。洗秧时撞水的声音,由刚开始的泥沙多时,因造成水的共鸣而产生沉闷的嘟嘟声,慢慢变为少有泥的嚓嚓声,等到根部泥很少了,一只手已能抓住操作,另一只手的手指头去将秧蔸里的泥沙挤出来。检查过相当干净了,提起来用力往后一甩,让秧苗根都统一伸直,打斜的秧苗也在里面平行伸直了,最后用干的稻杆,不紧不松扎住秧的腰部,松了会散掉,紧了秧苗会断。一只自制的秧把出来了。整个秧田都是此起彼伏的洗秧声,加最后的甩秧时水击水面发出的啪啪声。
一段时间后,每人的屁股后都有长长的一堆秧苗小矮人了。大人的手大,扎出来的秧把比我们小孩的大一倍不止,也整齐些、干净些,但每个大人的手势不同,出来的“产品”也不同,各有各的风格,形状有异,一会有专负责运输秧苗的大人,将秧苗用笧箕装起来。堆集时,秧蔸朝笧箕的两段外面,秧头朝里面聚在中间,这样可以将高高的笧箕装得满满的,半路上也不会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