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刚开通公号的时候,我是抱有幻想的,育儿号多好,又垂直又有温度,更容易商机转换,看年糕妈妈等。
那时候,咪蒙刚刚红起来不久,她发的那篇如何从标题上做到百万+的点击率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我一度拜读。关于点击率,转发量,商机转换,社群运营等等指标,成为一些半路出家的“营销大师”们的重要收入灵感,干货分享先入群,入群要交几千块。这种源自于吴晓波、逻辑思维的运营模式被一再模仿,却还是有一群群人“哄一下”地往里冲。
内容创业的热度煽动了大部分的写字者,也煽动了我。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叫周冲的女作家,一位体制内的女教师,她当时也毅然决然地和那位“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女教师一样从体制内辞职了。她的公号文章一开始写得理性犀利,但自从咪蒙的那篇《致贱人》出来后,她开始一边批判人家,一边自己开始极力模仿这种风格和标题用语。慢慢地,她几乎也变成了第二个咪蒙了。咪蒙风格迅速在公号界里蔓延。
我一开始也试着去写一些模式比较取悦读者的文章,比如做妈妈的应该如何做啦,1,2,3,几个实用内容写下来,后面附上一些建议。但这样的写作很往往很乏味,成就感微弱,不是我真正认可的那种东西。
所以不出意料地,我的公号创作热情在日常生活的消磨下慢慢地停歇了。
现在重新写,心态上变化比较大,更平和了。当然也会关注阅读率,这更像是一个实验,在不转发朋友圈、不进行任何推送的情形下,有多少人会自愿点开这样一条文章?整个订阅号的阅读率已经不理想,亲身的体验也是如此,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大号,如“六神磊磊”“虎皮妈的夜航船”有时候都是堆叠了好几条都没有打开。至于咪蒙早就取关了,自从看了她那条仅仅基于迎合网络舆论而骂田朴珺为“独立婊”的推送。她真是中毒不浅。
正是这样一个信息量太大太杂、注意力又太分散的当下。
现在写公号,更多的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为了嬉笑怒骂的时刻,点点滴滴童真与童趣,分享那些让我动心的童话故事。即使点击率那么低,我还是能孜孜不倦自得其乐。所以,取悦自己更重要。
说到取悦自己,我不明白现在为什么会那么流行“跪舔”这个充满自辱色彩的词语,带着某种小丑般的自嘲和夸张的东西,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现在有货就多发点,没货就不发,有一搭没一搭都可以。甚至,公众号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还可以写到空间,博客,甚至自己的日记本上啊。
推送有美学意义的故事汇和成长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