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平时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烦恼,不管你是做过笔记或者划过重点,但过不了多久就忘的差不多了,对于书中的核心思想好像也并未领悟。
原因之一就是理解力的偏差,你的理解力有多强你就能读懂多难的书。
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理解力,作者建议先学习以下七个领域的知识:
1.经济学知识,准确的说是经济学的基础思维。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解一些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他书中出现的经济学术语,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书籍本身。推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2.心理学知识,推荐:《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3.国学常识,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统称为国学。像《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读了中国的典籍之后,你更容易甄别和理解西方的东西。
4.管理学知识,如果一个讲书的人自己本身不具备这个能力,那他传达出来的东西就很难具有说服力。推荐:《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至于为什么要讲书,后面会提到哦)
5.逻辑学知识,知道怎么去论证,怎么进行有效论证,怎么有效地提问,怎么去看逻辑推理上的漏洞。
6.哲学知识,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作者推荐:《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
7.人生经验,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人生的阅历怎么扩展呢?作者的办法就是尽量扩展生活界限,慢慢地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在哪儿。
想把一本书读懂,还要养成读完以后总结的习惯。你必须把书放下,隔一段时间,再回忆书中内容,把书讲给别人听,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你需要理解书中核心观点,并将书中的观点有条理的串联,有助于记忆。再旁征博引,这还有助于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如何讲书,作者一般会把自己封闭在一间书房里,手机扔到其他房间,不让手机打扰我,并开始想:这本书的架构是什么?开篇先说什么?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最有价值的点在哪儿?
同时,讲书还需要五种能力 :
第一,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归纳法和演绎法,帮助你学会论证书中观点。
第二,大局观,大局观是说,你拿到一本书后,要一步步地分析: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怎么获得这个证据?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第三,语言能力,简洁幽默有说服力。
第四,同理心,站在你听众的角度思考自己讲述的内容是否有难理解的地方,感受观众的情绪。
第五,爱,当你怀着这样的心情以讲书为乐趣,就不会太计较你的收听率如何,听众是否多,哪怕只有一个听众,你也会全力而为。
讲书时你还需要遵循的原则:
1.以书为据,不要曲解书中观点。
2.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用自己的话通俗易懂的概括书中观点。(原文中有好的地方可以直接读出来,但占比不超过10%)
3.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
4.尽量不要写讲稿,而是画思维导图。(关于如何制作思维导图书中给出了详细简洁的步骤,大家也可以看一些类似的书籍)
说完了如何读懂一本书和如何讲书后,你还需要学会如何解构一本书,帮你把书读薄:
1.摒弃坏习惯,遇到不懂的字先跳过,让手机远离自己。
2.自由阅读,多尝试未知领域,不带功利心。人们很难破除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元无知,打个比方,当你想要了解如何炒一盘鱼香肉丝的时候,你至少得先知道有这样一道菜才可以打开百度搜索一下怎么做,但让你知道有这道菜的过程却非常困难,但自由阅读可以做到)
3.在读完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4.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这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5.熟悉写作背景
6.价值升华,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讲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部分一般在一本书最后一部分。
7.画出精华部分:①给某件事儿或某种现象下定义的部分。②书中描述的问题非常严重的时候。③书中某个解释让你意外的时候。④内容递进的地方。⑤出现转折关系时,转折后的那部分内容。⑥如何使用书中内容的时候。⑦让你感受到心灵冲击的部分。⑧书中的奇闻轶事。
恭喜你学会了如何读懂一本书,现在你应该还去买一本书实践一下,关于选书,作者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1.读书的五大误解:读书无用,只追求有用,读书门类较单一,读书不分享,极少输出。
2.选书原则:TIPS原则(有有效的工具,有新的理念,有实用性,有科学性),科学性是第一标准,甄别具有建设性的好书。
3.选书看什么:出版机构,作者背景,推荐人,推荐书单,书后参考书目,内容至上,翻译水平和印制质量。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内化,让知识和自己融为一体。——《读懂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