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荣阁的第19篇文章荣
文/荣阁
自媒体时代给了一个人人都可在公共场合表达观点的机会,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居家妇女,抑或是在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写作的道路。
但写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它比其它技能学得慢的多。
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写作,从一开始的组词造句,到后来的段落文章,以至高考场上一小时内洋洋洒洒的一千多字。写了那么久,但其实发自内心热爱写作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这是由考试的目的所决定的,一开始它就是功利的,所以决定了当它的作用完成之后,它就必然会被慢慢抛弃。
究其实质,写作是一种向内探寻自我、向外表达自我的过程。
写的目的可以是讲一个故事,说一个道理,讨论一个问题……
01.
它首先是向内的,它要求我们去询问内心的想法和观点,这会促进我们对于问题本身的思考。
就像一个故事,我们只有自己完全把它理清楚,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故事的大致情节是什么,它的主题和中心是什么,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合格的讲述者,让听众接受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这个向内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锤炼思想的过程。
因为要去讲述,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之上,便不得不去思考问题本身的深层内涵。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觉得一部电影精彩,
可能会说:这部电影真好看!
当别人问我们怎么个好看时,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得出来,这时候,就不能回复“反正就是好看”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句子,便要进一步去思考这部电影的所谓好看之处了。
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呢,
还是人物塑造太过于形象逼真,
或者说它所传达出来的观念引起了你强烈的共鸣?
总的来说,就是你自己必须仔细思考出这部电影到底精彩在哪里,为什么会觉得它精彩,然后才能将给别人听。
这算是一种被动式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我们自身思想的锤炼和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人的惰性决定了人往往不愿意进行深度思考,而写作这种自带的强迫性恰好可以让深度思考形成一种常态。
02.
其次,写作还是一个向外的过程,它是一种向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有效工具。
我们日常唠嗑是一种表达,上课发言也是一种表达,但表达却不是随意就能够做好,所以表达的方式和结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高效的表达一定会兼具逻辑性与内容性。逻辑是言语的组织方式,它决定了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接受体验,内容是价值的核心,它衡量的是投入时间的效率。一篇好的写作同样也需要这两方面的特点,逻辑和内容,它也是训练人逻辑力和思考力的最佳途径。
长期坚持写作有利于高效地进行学习。
持续的输出要求我们不断地去输入,而且还要对输入进行处理和分析。其实,某种意义上,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同一本书,不同的阅读方式绝对会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既可以将之视为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工具,也可以精细阅读、仔细思考、形成读书报告、亲身加以实践的修身指南。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本身就具有内在的要求,要求输入者是真正地在学习思考,而非形式化的阅读和消遣。它为输入设置了目标,只有达成目标的输入才是真正的输入。
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下,人们对于自我、对于时间的感知力正在慢慢下降,互联网汹涌的信息正在疯狂地抢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对于自我的关注越来越少了。从前还有许多人写日记的习惯,倒不是说真的一定要成为作家或是什么写作大咖,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一天结束之后,能够有时间与自我进行对话,回顾一天度过的时光,感知一天中情绪的变化,反思自己行为的不恰和冲动,算是君子所说的君子每日三省吾身吧。最起码还能每天保持着一种对自我的感知。
这生活,再怎么不堪,好歹也是自己的。
但有些时候,生活还真不是自己的。
我们的时间往往都是按照着既定规则去花费,每天机械地按照课表上课、机械地刷着手机的各种圈子、机械的听着课,也不知听了还是没听,停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兜兜转转,表面上在关心国家大事,内心却真实地感受到那遥远的距离,如梦似幻,好像自己也不过活在梦中罢了。
人既然活着,就要拿出活着的样子。毕竟这世间虽然冷酷,但也从不缺少美好。只是很多时候,都是向外寻求太多,而却很少向内求索,当自己弱小时,不管怎么求,求来的也是微乎其微,只有学会向内,深入自己的心灵,洞察自我的存在和存在背后的意义,才能求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持续的阅读和写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