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家乡,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生于此,长于此;陌生的是早已熟悉的地方,再次归来却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新增的楼房,新增的街道,繁华的餐饮商业,晚上滨河路边热闹的宵夜,露天的坝坝茶,以及行走在河堤上摇着蒲扇的中老年人,还有穿着时尚的妙龄女子,光着膀子的大老爷们,追赶的小孩.....无处不宣示着这是个很休闲舒适的小城。
有个很好的姐妹,听说我回来了,很快就给我组了几个同学聚会。几个电话通知,在市里就很快凑了一大桌,火锅,啤酒是待客的标配,也是大家N年没聚正好絮叨的平台。
一顿饭,把各位N年不见的同学拉拢在一起,絮絮叨叨,N年不见的信息真空期马上填补满各种信息。ABCDE....同学的人生简史迅速立体完整的呈现。
大部分的同学都过得不错,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有车有房;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遇到了情路坎坷,工作不顺;但更有敢于拼搏,冒险,一路折腾而来暴富的同学......
这是留在家乡同学的现状。
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自己不曾离开,会怎么样呢?
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我仍然会脑补各种留在家乡的情景。
大概在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跟随我妈做各种生意,曾经我随我妈在菜市场卖过反季节蔬菜,去学校卖过爆米花,也单独用背篼背着五六瓶汽水跟随游客身后卖汽水,后来跟我妈开茶馆,开过餐馆,还曾经参与过我哥豆腐干厂的商业策划。
有句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的我曾经吃过蛮多苦,也受过蛮多白眼。那时年小的我就在想:为何那么多有钱人在大城市有房又有车,还能经常出来旅游?我就有强烈的愿望要绕出大山出去闯外面的世界。
那时有个班主任数落我不好好学习的原话依然在耳:“如果我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像我妈那样开餐馆!”
因为父母没有背景,大学毕业后回家乡进不了机关单位,毕业后要么到沿海地区找机会要么回去继续开餐馆。
毕业后就业的狭窄道路逼我离开了家乡,这一去就扎根异地结婚生孩子,我俨然成为了一名伪广州人。
再次归来,看到同学们悠闲舒适的生活,青山绿树的环境,又能兼顾父母的养老,感叹留在家乡也挺好。
小城有小城的好,没有快节奏,朋友亲戚来往密切,父母在身边,大家经常在一起打麻将喝茶,该玩的时候仍然组一个团飞赴全国各地旅游。
反倒是离开家乡的我们,显得有点落寂。虽然在异乡,却成不了地道的异乡人,在家乡,也成不了地道的家乡人。
在沿海地区,快节奏的生活,高消费的物价,高生活成本,超大的竞争压力,每人每天可能脑子里想的最多都是“钱钱钱”。生活是残酷的,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人每天耗费在交通上下班的时间是两个钟,朝九晚五,回到家很多人连孩子都顾不得交流就需要早早冲凉睡觉。
记得以前我们部门有六个同事,一起工作了七年,在我离职前,大家都不曾互串过门,甚至连大家住哪都不知道。
有一次,我N年毕业未见的上海大学同学来广州出差一礼拜,预谋见面,最终因为大家各种忙和交通不便以及时间不妥而没能见上。
有人说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去经济发达地区,要不后悔终生。发达地区代表就业广,机遇多,信息及时,思想观念先进.....每个人貌似都应该去千锤百炼翻,说不定归来就成了英雄。
当然我不能反驳说离开家乡很好,因为在大城市留足仍然需要更多的机智,打拼和辛苦。
当然我更不能反驳说留在家乡很好,因为在家乡小城留足仍然也需要机智,打拼和辛苦。
凡事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会在成功的路上付出勇气,智慧,勤劳。
有一个同学说:她没有大理想,她不喜欢大城市的繁华,高楼,塞车,她喜欢家乡的机关工作环境,轻松却可以兼顾孩子,还可以陪陪父母,下班的时候可以跟朋友聊天喝茶逛街,更喜欢家乡的山青水秀,她说小城市再怎么塞车也塞不到哪去,二十分钟车程可以走完全城,家与单位超级近。小城生活便利度非常高。
我一个同学持反对意见,她说:她快被这个小城要逼疯了,抑郁。她讨厌这里的环境,很后悔当初没有离开,后悔当时缺乏勇气。她说羡慕我们外面的同学,思想独立,有广阔的环境,能站在经济的前沿。她讨厌这一切循规蹈矩的生活。
每一个不同的生活模式,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我如果不曾离开,会不会仍然在开餐馆,又或者是做其他生意,会不会做到一个大老板?会不会向我哥嫂那样有很多生意项目而白天晚上颠倒。
如果我做到大老板,想必我也是会像男人一样奋斗在前线,除了成功的喜悦,估摸也有一肚子的委屈,那时女强人的我,婚姻会幸福么?那时的我,仍然会向大城市进军么?这一切只是假设,而且假设的我很成功。
反省现在的我,从一个职业女性回归家庭,完完全全做回了家庭主妇。小时候的经商,工作业务的积累,完全尘封了起来,浮躁跳跃的心也趋于平静。很多时候在不停的告诫自己要物质简化,生活简化,心态简化。
人很多时候会高估自己,总以为自己是个能成一番大事的人,走了一路,却发现自己仍然是个普通人。
没有假设,有句话说“现在的你是你最好的你”。
不曾后悔离开家乡,如果时光倒流,我仍然会选择一样的道路,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