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我决心怎样怎样,我心里有事,我心猿意马。。。。。。到底心是个什么东西呢?心在佛教中称为“SEM”翻译过来就是“知者”或“能知者”。心是认识及省思自身经验的能力,并不是什么特定的物体。心是我们辨认不同事物的能力来源。心是我们自己的念头、情绪、感官知觉与感知分别等所造成的一种错觉和幻想。人脑海里产生的各种念头是因经验或某种企图而生,与心没有关系,心的本身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举个例子,民就仁波切大师曾在某一次去国外访问时,在一个海边停留了几天,第一天刚到的时候,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海水湛蓝漂亮。然而第二天早上一看,海面竟然浑浊不已,他想不明白怎么昨天那么漂亮的嗨一夜之间就变得这样肮脏了,他看了海岸边也没有明显的改变印记,也没任何泥巴。于是奇怪的抬头望天,就在这顷刻间,他看到,满天乌云密布,瞬间醒悟了,原来是乌云改变了海水的颜色,在仔细看海面,海水其实还和昨天的一样干净清澈。
这个故事很清晰的说明很多时候,我们的念头和情绪会跟随我们的当时所处的环境或者事件参生不同的念头和经验。而事实上,心是一直都没变的,变的只是镜像和念头。因此认识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感知到情绪来了,不抗拒,也不迎受,只是去识别它,让它自然流逝,保持当下的正念就好。
在识别自己的心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障碍,就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知识背景,会有一些很难改变的观点,比如否认自己,这些观点如果在自己心里住的时间够长,就会形成一种很难改变的念头,同时也会潜意识的去阻断自己想尝试改变的意图。从而让自己的思想有了局限性。比如有的孩子被老师说过数学不行之后,他可能就对数学有了固定“不行”的认知,他不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就能改变这个事实,这就是别人的观点直接让他对自己参生了怀疑,从而限制了他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潜能,别人的观点原本是不会改变他自己的能力的,心的本质是不会被负面信息所影响的。可别人的观点又恰恰是掩盖他人本身潜在能力外的一种淤泥,而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便是已经看清了自己本心的人。
这本书让我很惊喜,佛法与科学链接,第一次读这类型的书,竟然能看进去,能理解作者民就仁波切大师所传达的精神,但是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我分析的是,这类书我看得太少,以至于没有背景知识的积累,大脑里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像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也是正常的吧,相信下一本会越来越好的。
送上今天的金句:当身边的人情绪低落时,你所说的每一句仁慈的话语,所给予的每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以一种意料不到的方式回报到自己身上。——《世上最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