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一遍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一遍看的时候,关注点只在那些情色描写上。而第二遍看的时候,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在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上。
作者开始就提到尼采的永恒轮回之说,后来作者感慨道:这个没有轮回的世界上,你只能经历一遍人生,你在作出选择时,无法回忆上一个轮回你做出的选择,不能比较不同选择导致的结果孰好孰坏。于是在哲学的意义上,看似偶然的一生,其实也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因为“einmal is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一样。只活一次,根本没机会验证是否存在其他选择的结果。
紧接着他就抛出了这么个理论:“宇宙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对立的二元:明与暗,厚与薄、热与冷、在与非在对立的一极视为正极(明、热、薄、在),另一极视为负极。那么何为正,是重还是轻呢?巴门尼德答道: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他到底是对是错呢?”既然人生只能过一次,而生命又有轻重之分,怎样的选择会是轻的生命,而怎样的选择会是重的生命呢?
接着他描绘了四个不同的人。
前半部分描绘爱情。他们就像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的影子,好像记忆里的场景重现,前世轮回的记忆浮出水面,有一只手“叮咚叮咚”地拨弄着开关,触发了一个个偶然的事件,恰好凑成了最终的场面。
可是相处一段时间后突然惊觉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俨然是记忆里最不愿意被对待的方式,是自己发了誓拼了命想逃离的方式,而在那一刻自己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逃离有什么用呢,不过是陷入下一个相似的轮回罢了。
后半段描绘生活。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罗拉快跑》里的轮回,若是人生只有一次,罗拉也就不可能权衡每个选择,尝试任何机会,取得完美的结局。书中的主人公都被一个偶然的想法带离了原来的路线,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他们既定的路线。他们不知道将来的一些选择会不会加重他们的生命,或是带他们逃离心灵上的重负,于是选择了放弃。托马斯放弃重新从医,放弃联系他的儿子。特蕾莎放弃卡列宁,放弃追究托马斯的情人。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他关于轻与重的看法。
轻是认识到生命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比如托马斯,在前半生的遭遇后,随着妻子一个偶然的想法来到乡村生活,最后没了工作,没了朋友、情人,日渐年老,却和特蕾莎幸福如初,真是温馨的生命之轻。
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固守。特蕾莎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特蕾莎从八岁时开始,就用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入睡,幻想她握着生命中所爱的男人,幻想自己独占着丈夫以致于整日猜疑与妄想自己被迫害。
而不管怎样选择不都是我们的生命吗,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愿我们都能作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