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江山文学网,lD:足行两行泪。文责自负。】
一
川北的夏天很热,“热得发熬”是老人们最爱说的一句土话。这其中的那个“熬”字,颇有些象征意味,比如开水就有“熬水”之说。
我从小就住在乡下,这当然与那个出生地有关了。自从娘胎落地以后,我的命运就与脚下的土地联系在了一起。莫看农村空旷的原野上,到处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山上山下的树木也多了去了,树木又都披上了青绿,一旦热起来,照样一丝儿风也没有。树荫下遮不了荫,水里退不了热。这酷暑难耐的闷热,也只有风才能临时解决一下这恼人的问题。
但老天爷偏偏吝啬得很,整个漫长的夏天,都被炽烈的骄阳所统治。没办法,人们只有另辟蹊径来度夏了。
扇子便不可少地派上了用场。再说,面对夏日的那些夜里,成群结队的蚊虫光靠“打”是赶不走的。可当一扇子扇过去了,也会把它们扇个“倒栽栽”——即便没吓死,魂也会吓落的。
我记得家里那把老古董的扇子,好像是从邹家沟、妈的娘屋里拿回来的。她是外婆的幺女,因经常“打扇”而讨得了外婆的欢心。有一年在外地工作的大舅,给外婆弄回来了一把新蒲扇,外婆就把母亲打扇用的那把旧蒲扇送给了她——面对这一与众不同的奖赏,母亲自然是珍惜得要命。她拿回家后,把钉在四周起保护作用的旧布条撕了下来——那旧布条因母亲打扇不认真时,就在外婆坐着的圈椅上摔打过,甚至在冬天的火炉旁打扇时,当瞌睡来了,还在明火上被燎过——它旧得有些不成样子,但当她把新的布条,用细细的针脚固定在四周时,那老古董的扇子一下子就改变了原有的模样。我们都很喜欢它。
起初,我们学着她给外婆打扇的样子,也给她打扇时,她也流露出了与外婆一样的表情——闭着眼,静静地享受着。
慢慢地,对我们来说,这把蒲扇就没那么新鲜了。母亲也像已经享受够了似的,不再要求我们给她打扇,它变成了人人都可以支配的“使唤丫头”。只是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很多,要是人人都去占用它一下,那得等很久才轮得到。
像蒲扇那样的工艺,我们本地人根本没办法做得出来。再说也没有那样的原材料,即便做出来了,肯定也不像那么一回事。公社的供销社、镇上的国营商店都鲜有到货。乡下人尽管需要,怕也少有人买得起——买了它,可能是没地方“报销”这一笔款项的。
但又离不开扇子。实在热得不行了,大人们在做农活累了的晌午,就取下头上的草帽来为自己扇风。我们这些在夜里做作业的娃娃们,就用手上的书本来扇——嚓嚓嚓的一阵响声后,就把粘贴在额头上的头发给扇飞起来了。
二
第一次见到竹编的扇子,是在我读书的小学。那个小巧玲珑的女生,把带来的扇子用根布条儿拴在书包上,路上不论怎样跑动,它都不会掉落,只是在书包上面快乐地颤抖着。
它吸引了我的眼球。虽说年少,但我还是没好意思去触碰它。只远远地看到在它的“腰间”,有红色染过的痕迹——觉得它不是一般的漂亮。但没敢在心中也生出要有它的想法来。
老师在重新编排座位的时候,有竹扇子的那个小女生来到我的座位上,我们成了同桌。但她对扇子贼精精的态度,没给我留下什么好感。可能就是因为连她自己都不在乎的举动反倒刺激了我。我才不稀罕你的扇子呢!有什么了不起的,将来我不但也会有它,而且还一定要是自己编的才行。我下了这样的决心。
父亲不是庄稼人,对农村的事懂得不多,尤其在编篾的事情上更是个门外汉,但我又不得不需要他的帮助。有一天他回来了,由于不常在一起有些生疏的原因,平时他回来后,我也不怎么爱搭理他。可那天当他一回家,我就走过去帮他拿毛巾擦汗。“哈哈,有事要找你爸了不是,这太阳啊,从西边升起来了……”在一旁的母亲,最先发现了我这个不寻常的举动。
父亲像什么也没察觉似的,他接过我递过去的毛巾,高兴地说,儿子懂事了。
没能忍住不开口的我,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目的给暴露了。“爹,我想要把扇子,你帮我编一把嘛!”
父亲一愣。“是学校老师喊编的吗?”
“这倒也不是。”却秘而不宣是眼馋同桌有扇子这事。
当父亲又一次回来的时候,他就把扇子给我带回来了。拿着它,我却没多少高兴的意思,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并不是我要的那种。比起同桌的那把扇子,它简直差远了——你根本就不能把它当扇子看。编扇子用的篾条宽窄不均匀不说,更恼火的是篾条与篾条之间形成的缝隙,就不是一把好扇子所能承受得了的。还有,像同桌扇子中间的那条醒目的“红腰带”,也给简省了。
我没精打采地摇动它,风也小得可怜。尽管天气依然热得不行,不说拿它来为我服务,连看它一眼都要生气,我把它扔在了根本就不想见的角落里,权当压根儿就没它存在。
又过了不久,父亲又回来了,问起他带回来的那把扇子的事,我狠狠地说,还不如没有呢,我都不好意思用它!
父亲一笑,那只有等我有时间了,再给你编一把好了。那把是我从别人那里现学现编的,没编好!
我这才知道,它是父亲的处女作。平时就不善编篾的父亲,编扇子对他来说是有些难为情的。
我又找出那把丢弃的扇子来,对它的结构反复“研究”,当觉得就那么一回事了,才自作聪明地拿出弯刀,像个老者一样,去竹林里砍竹划篾。我们家用的牛鼻索,是外爷隔三岔五来给我们打的,我也因此对这篾匠活儿有了“眼窍”。有时外爷给我说了该怎么做,就学着做、帮着做,每次做的还都像那么回事儿,弄得他不得不当我面夸奖说,看不出来,你悟性蛮高嘛。
但在划篾条的时候,篾条还是把我的手指割破了。我把那受伤的指头含在口里焗血——以前也用过这方法,止血效果好,伤口就不会被感染了。最后,又把自己编的扇子与父亲编的那把扇子去作对比,羞愧得我无地自容了。平时眼高手低的我,第一次领悟到了啥叫“不容易”!
到了后期,许是那个同桌对我的“硬气”有所领悟吧,全班同学都或多或少对她的扇子感过兴趣,有的还借过她的扇子用,有的则借故去她周围寻凉快,唯独我在她面前表现出自持与清高。她便在给自己扇风的时候,也往我这边扇些过来。我这人向来就没有积怨的习惯,她的这一举动被我视为友好,很快我们就有了很多话说,有些是关于学习方面的,有些纯粹是闲聊。当然闲聊的成分里就有扇子的话题。我这才得知,她父亲编的扇子可以卖钱,而且她们家的全部经济来源,都完全靠她父亲编篾的手艺。
我们的友谊发展到,我可以随便拿她的扇子来用,而不必事先向她打招呼。
我拿她扇子的目的,不单单是像别人那样扇风解热,而是要细看那上面的“秘密”。
但直到小学毕业,我也没敢再贸然出手。
三
我读初中的班上,有很多是来自姜家河的同学。那儿的竹编工艺,在我们全乡有口皆碑。就连我们张王乡与元坝镇的“当场天”,随时都能看到他们编的各种篾货,占据了街头很大一部分位置。我们生产队还有人专门请姜家河的人来家里编过装粮食用的竹器。听说它们编的竹席,可以折叠成拳头大小而不被折烂,可以用上十多二十年,就是过程有些繁琐,成本太高,普通人是望尘莫及的。
初二的何姓同桌就是个编篾的高手,在他身上更加验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那时,许是他无心读书,靠编篾挣钱才是硬道理,许是编篾耽误了他太多的学习时间,他的成绩一直在全班处于垫底的位置,但作业又不得不完成。我们班主任老师是个厉害角色,她教的数学当天上完了课、当天就得考试。要是你胆敢没有掌握,挑灯夜战不论多晚她都陪你。一看这势头不对,同桌只好央求我帮帮他——主要是在他抄作业时,我不要遮遮掩掩。但我也有我的要求,我对他开出的条件是,得把他编扇子的手艺一门心思地传给我。包括从划篾条开始,到编织的全过程,最后还有把扇把子纡得极尽讲究——父亲说过,纡弯扇把子最考篾匠的功夫了。
编扇子,对他来说莫过于手到擒来得简单,但他还是没有立马答应我,只因发生了一件过于急迫的事,才改变了他那固执的想法。有一天,班主任老师终于摸清楚了他的底细——各科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想到要进入初三了,像他这样的学生,只会拖累全班的升学率,就勒令他,要么马上把成绩突击上去,要么留级到别的班去。这可急坏了他。在这之前,他们家本来就没指望他金榜题名,只是平平安安早点把初中念毕业就算是烧高香了。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切实帮助到他。他说让我留级是不可能的,家里人肯定也不答应。并“爽快”地答应了我之前提出的请求。其实,直到初中毕业,我才知道了他一开始之所以没一下子答应我的原因。他们家的扇子从来不愁销路,数量很有限,买到就是赚到。那牛哄哄的编扇技术是从祖上传承下来的,还没有外传的先例。同时,我也知道了,他迫于无奈答应教我,是给自己还留了一手的——他并不打算把编字的技术也传给我。这样他就还有个吃饭的“家当”没完全泄露。但碍于我俩交往的深入,他把这最后的底牌也亮给了我。
那段时间,为了快速提升他的学习成绩——只为应付老师那一关,我当起了他的校外辅导员。他数理化差得无形,我就照主要的入手,先讲一遍给他听,又弄些题来让他做,找出错题再进行强化。语文抓作文和文言文,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然后逐一抓落实。他配合得相当到位,应该是集中了他全部的精力,也可以说是拿出了他编篾的聪明才智来突击学习的。
在一次小测试中,他学习成绩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明显遏制,最先发现这一变化的是班主任。居然他的数学成绩及了格,是她没有想到的。“我说嘛,你只要用心学,哪有编篾的能工巧匠搞不好学习的道理?编篾的事什么时候不能编,干嘛非要弄在学习阶段来编?再加把油哈……”
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高兴得帽儿都戴不住。马上就教我编篾的决定,是他在趁着自己高兴时主动做出来的。不光如此,他还给我许下大诺,如果你仍这样教我,把我成绩提升到老师不再赶我走的程度,我一定毫无保留地全教你,包把你教会,包括最不能外传的编字法也传给你。
我们都兑现着各自的承诺。到初中毕业时,他的主科成绩均以及格收场,而我也在毕业前那有限的几个月里,突飞猛进地掌握了编扇子的技法。篾条的宽度、厚度、长度,要用到什么样的竹子最好,篾条的干湿度,以及从扇子的前面往后面编,或者从扇子的后面往前面编,有字的扇子、有图案的扇子……等等,他都教会了我。最后还要给编的那些如博爱、友情、宽厚、关爱等字,以及为大雁、和平鸽、梅花、蜡梅等图案,着上不同的颜色,是相当细心的活儿,就得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操之过急。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几次去他家里操练,他的父母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宝已经被我偷走了呢!到了学关键技术的最后时刻,我俩移师到了我们家。也就是到了我们那里,我才光明正大地学会了最为关键的技术。
学会了全套技术后,我编了两把也可以说是毕业汇报成绩的扇子。一把上书“友情”,一把上书“爱你”的字样,前者我郑重地送给了他——我的同桌“师傅”,作为我们友谊的纪念。后一把,我则留给了自己,我相信有一天是会用上的。
四
初中刚毕业的那段时间,我对回到农村以后的前途有过思考。如果只局限于在广阔天地里作个一辈子种田的农民,那倒用不着考虑太多,跟着下地干就行了,问题是我还有那么一丁点儿好高骛远的幻想,我做了几次努力,又都败下阵来。最终,我只得无奈地把根扎下来了——扎在农村那一望无垠的土地上。种田的闲暇,靠一门小手艺挣点零花钱来补贴家用,也不是不可以,我首先想到的是编扇子卖钱这个行当。
栽在我们家房前屋后的竹子多的是,我还想过了先守住编扇子这个老本行,再慢慢扩大规模去学会编织其他的竹制品。但在乡镇“当场天”的街头,我见到曾经的同桌时,又被他的专一所打动。每次他卖的那一大堆竹制品里只有独一无二的扇子,而且几乎在短时间内就一抢而空了。从与他交流的话中也听得出来,尽管他什么竹器都编得出来,最终却对编扇子卖扇子情有独钟。他编的扇子的确不错,你根本就不可能单单把它当成是一把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扇子看待,它简直与束之高阁的工艺品无异。
再看看我编的扇子,与他编的精致到家了的扇子相比,一眼就能从中发现是两个人所为。不过,为了帮到我,有几次他居然把我编的扇子放到他编的那堆扇子里去卖,人家还是慧眼识珠地只挑走了他那“标志性”的产品,把我编的东西全给剩下来了——这对我的自尊心是个不小的打击。
你也别灰心,慢慢来,我编了多长时间的扇子,而你才涉足多久?他这样给我打气。让我心头的雾霾消散。
最终,我还是没能在编篾这条路上勇敢地走下去。这里面的原因有表面的,也有隐形的——最终是它们合力帮我做出了远离篾匠活的决定。
我把标有“爱你”字形的扇子,作为礼物满心欢喜送给我初恋的时候,她的热度只在当时短暂地有所体现,第二天她就向我递交一封冰冷的书信,扇子也退还给了我,不长的信中说对不起,也许是我还没做好从内心深处来接纳一个“篾匠”的准备……
这事倒是对我没多大的打击,毕竟还没有开始也就谈不上结束,没有付出也就没有失望。倒是在我心中,随时都有种声音在提醒我,你应该走出大山,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并要为之努力……
于是,我离开了那片熟悉的乡土,去了外地谋生。这编扇子的活儿就自然地丢下了,好在心中还一直没敢真正忘掉它!